可怜的人一定是可恨的,这意味着以通常的道德标准来判断,一个看似可怜的人的现实,一定是以前的错误或者是自己造成的,而这种人明知自己错了,却不肯改变自己的想法,是自己造成的,这才是可恨的事情。
伪穷人心理
一、强烈的依赖性
依赖性强是“伪穷人”的“第一罪”他们总是被动地等待别人的帮助。别人越热心帮助他们,他们就越不愿意自力更生。最终“穷人”越来越“可怜”,让求助者“恨铁不成钢”。鲁迅老师笔下的孔乙己,喝了“墨水”,四肢健全,却因偷盗而被打残,最后的尊严也难以保全,实在让人“哀叹其不幸,怒其不争”。
二、自私的心
自私是“穷人”的第二大可恨之处。在所谓的“助人为乐到底”的幌子下,一些“穷人”不仅不断地盘剥被资助者的境遇,还以“怜悯”抱怨别人对他不够关心,让资助者感到“高尚道德感”的丧失,产生强烈的自责和自卑。很多“好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朋友借钱越来越多,拒绝后却好像欠了别人。
三、消极心理学
逆流往高处游,顺流慢慢靠近。所谓鲤鱼跃龙门,老鳖沙窝尾。欲,无为,性善还是性恶?从里到外,嘴巴很多,从外到里,点一下,性。自然也是如此,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