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2020年,东莞市沙田镇妇联结合实际情况继续深化“平安家庭”项目,面向全镇妇儿家庭开展以“玉兰家圆暨女性维权法律”为主题的一系列宣传活动,着力打造针对性普法、焦点性普法、实务性用法于一体的“女性维权”的普法新模式,全力营造学法、护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提升区域性法治韵味,常态化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活动。此次活动共开展16次线上法律课堂推送,共吸引640位居民参与活动。
【重点宣传内容】
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维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多部法律条文中涉及女性权益的法律知识开展线上普法课堂。结合当今实事热点问题,通过法律知识与生动形象的事件进行案例剖析。切实做好维权用法的坚实后盾。
一是针对性普法。深化“平安家庭”项目,完善“玉兰家圆”家事调解、女性维权服务,沙田镇妇联、沙田镇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开展针对性的普法。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新冠肺炎疫情的交叉传播风险,开展16堂女性权益法律知识线上课堂,带动各村妇女之家做好普法带头作用。根据三八维权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4周年、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际家庭文明日、等重大节日及相关法律颁布之日,开展法律知识线上课堂,组织开展三月“反家暴”、“劳动法”、“子女抚养纠纷”、“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4.15“国家安全教育日”;5.15“国家家庭日”等一系列主题普法活动。
二是焦点性普法。结合沙田镇妇联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信访和矛盾化解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与妇女儿童有关的舆情热点问题,结合当地发生的重大妇女儿童维权案例,有针对性地选取重点内容与相应法律条文进行普法宣传。如近年各地发生较多和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虐童舆情案件、家暴命案、婚姻家庭财产纠纷、抚养权纠纷案、女童被性侵案、二胎政策出台后妇女就业歧视等性别歧视案、妇女在土地确权以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维权案件等。沙田镇妇联积极联合多个部门为妇儿提供维权调解服务。同时积极落实妇儿问题“预防为主”的原则,大力宣传反家暴法、婚姻法及最新司法解释、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以及广东省实施办法、保护妇女土地、就业等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妇女儿童维权优秀案例,形成合力,要让广大妇女知法懂法守法并学会依法维权,让全镇广大家庭及社会各界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尊重妇女儿童,共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平安家庭”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做好防护措施的同时开展安全生产、禁毒、防艾、防邪、防拐宣传教育等线下宣传活动,使全镇居民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促进家庭平安、社会稳定。
三是实务性用法。沙田镇妇联依托基层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镇司法分局、法律援助处、妇女之家阵地、沙田镇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等资源,为全镇妇儿家庭提供专业服务。深化平安家庭创建工作,为妇儿家庭开展维权咨询指导、心理情绪疏导、婚姻家庭关系调节、邻里纠纷调解、社会工作服务等,化解矛盾,帮助解决妇女群众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并借助广大群众“口耳相传”的力量,传播“玉兰家圆”品牌服务,为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综合维权服务。
【活动特点和效果】
实现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沙田镇妇联以广大家庭为服务对象,实施了“平安家庭”——安全小达人炼成记项目,加强儿童家庭“六防六无”意识。继续面向儿童开展“六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及学习的同时,针对广大家庭宣传“六无”意识进社区。并进一步深化,着重开展防性侵、防欺凌活动,通过联结妇联、家庭、学校,为儿童、青少年创建一个平安、健康的环境,儿童家长积极主动学习“六防六无”安全知识,清晰认识我国的相关法律知识,令祖国花朵健康、快乐、平安地学习及成长,共同营造温馨、和谐、平安的家庭氛围;实现了“要我防”变“我要防”。
沙田镇妇联不断创新宣传方式,通过线上新媒体宣传线下实地维权服务相结合,全方位全覆盖宣传。充分发挥新媒体快捷广泛传播的优势,利用微信、微博、客户端、普法网站等开展法治宣传。同时,制作转发反家暴小视频、婚姻纠纷处理等短视频形式宣传法律知识,线上普法课堂的推广,加强妇儿家庭防范权益侵害,提高维护自身权益意识。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普法课堂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编制普法情景剧等文艺节目,全镇广大妇女儿童、家庭成员和社会群众在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中受到法治思想的熏陶,法律素养得到提升,筑牢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思想基础,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实现了“要我用”变“我要用”。
通过实地走访慰问、电话热线求助宣传、部门资源链接等,极大地调动了村居和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法治宣传教育的积极性,带动了全体市民学法守法用法。沙田镇各村妇女之家、基层家事调解委员会的社区惠民组织相继成立,开展法律咨询、法治讲座等法治宣传服务,不断向基层村、社区延伸。在群众受到权益侵害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成功案例,再利用群众口耳相传的力量,带动全镇妇儿家庭积极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真正做到法治惠民服务送到了群众身边,令法治环境与氛围得到了改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风尚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