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一〇二团“法治团场”创建工作案例

一〇二团是王震将军亲自勘察定点的兵团第一个机械化国营农场,始建于1952年3月,占地338.15平方公里,耕地10万亩,2012年8月梧桐镇正式批准挂牌,团镇现有总人口近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1万余人,流动人口近3万人。团镇下辖9个农业连队、6个社区和百余家工业企业,文教卫生及非经组织,同时驻地落地企业数家,构成了团镇产业聚集、人口剧增、发展潜力巨大的良好态势。但随着聚商、聚人、聚财前所未有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人口的剧增,结构的复杂也给团镇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一〇二团梧桐镇党委始终坚持以法治团和依法治团,共创和谐的工作思路,加强对职工群众、社会人员思想疏导、法治思维教育培训引导工作,进而确保了团镇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发展环境。依法治团进程的推进,促进了团镇经济良好有序的发展。

一〇二团梧桐镇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创建法治团场为目标,着力培养“四有”新人,努力提高全团各族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实现团镇社会稳定、居民安居乐业的法治环境为重点,推动团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动员、组织群众参与法治团场创建的各项活动为载体,促进团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一〇二团梧桐镇建成一个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平安城镇。

【任务措施】

(一)落实责任,确保措施到位

1.组织领导到位。一〇二团梧桐镇党委及时调整了“法治团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政委任组长,团长、分管政法的副政委任副组长,其他机关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充实和健全了团场普法讲师团、学校法治副校长、基层人民调解员组织机构,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责任及“法治团场”创建任务。切实做到了一把手抓一把手,一把手抓一班人,一班人抓一方治理的工作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团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2.创建落实到位。一〇二团梧桐镇党委始终把“法治团场”创建活动与普法规划相结合,制定并落实《“法治团场”创建实施方案》,对各单位、各部门在“法治团场”创建中的责任进行分解,落实责任到人,使创建工作在措施上得到有效保证。

3.建章立制到位。一〇二团梧桐镇以制度来规范团场各项事务和人的行为,这是“法治团场(单位)”创建工作的前提。“不成规矩、何以方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连务公开、财务公开、党务公开等制度,是民主法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其内在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将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制度统一制作上墙公布,认真贯彻落实《兵团团场章程》,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协调统一,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扩大党内民主与党务公开,依照法律和章程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经费保障到位。一〇二团梧桐镇党委每年将3万元普法经费和2万元人民调解经费纳入团年初财务预算,做到经费保证、专款专用,确保了“法治团场”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积极争创,突出重点,不断深入法治宣传教育

近年来,一〇二团梧桐镇始终把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作为“法治团场”创建的基础工程来抓,把党员干部、青少年、职工群众及外来务工人员作为重点普法对象,学习内容指导分类,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1、强化干部学法用法。一〇二团梧桐镇党委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把各级干部作为普法对象的重中之中,强化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法律知识学习。党委中心组带头学习法律知识每月3次以上,团镇利用周一升旗,开展“发声亮剑”发言活动,利用每周五例会时间,学习法律知识和相关文件精神,目的就是要让学习促进工作,让广大干部用法律思维开展第一项工作。建立并落实领导干部法治学习制度、干部年度考试制度、干部任前考试制度,制定年度学法计划,从而提高各级干部的依法执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每年对全团近300余名干部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参考率合格率均达98%。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已纳入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度考核中,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与单位的评先评优挂钩。

2、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把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培养自护意识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继续推进学校法治教育课时、计划、师资、教材“四落实”,推动兼职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全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三位一体”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促进以“小手牵大手”带动全社会学法用法,使全团“法治团场”创建更增添无限的活力。自“法治团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每年举办法治讲座10余场次,每年举办模拟法庭、演讲比赛、板报比赛等大型活动累计20场次左右。设立法治宣传教育墙报板报、橱窗展板,标语横幅“标准配备”,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定期更新宣传内容,营造遵法学法的浓厚氛围。创办校园法治文化长廊,让青少年学生自己学习寻找法治法律知识,自己制作手抄报,张贴在教室的走廊墙上,供学生课间阅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增强了学生学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强化全民普法工作。以“法律六进”为切入点,举办法治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以设置固定的法治宣传栏,出动法治宣传车、在团广播电站开办法律栏目等形式,提高了各级干部、连队职工、社区居民、青少年学生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还组织普法讲师团深入田间地头、建筑工地、工业园区加大对职工群众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法治教育。

充分利用“12·4”法治宣传日、“3·8”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25”土地日、“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纪念日,开展了法律知识竞赛、街头法治宣传、发放法治宣传单、板报比赛、文艺演出、悬挂横幅、张贴法治宣传标语等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深入宣传学习了《宪法》等法律法规,使全团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法律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从创建法治团场伊始,先后开展各类大型法治宣传活动100余场次,每年举办各类法治讲座50余场次,累计发放法治宣传单10万余份。经过宣传学习,提升了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了职工群众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这不仅维护了他们的切身利益,并有效维护了团场的社会稳定。

除了以上活动,还会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国家安全教育日、“12.4”国家宪法日、“国际禁毒日”等时间为契机,开展维权、安全、宪法等专题教育宣传活动。

(三)重点开展依法治团镇相关工作

成立依法治团镇工作机构,建立实施方案和工作细则,把全团法治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都有所提升,在全团范围内形成依法治团的良好氛围。

【特点和效果】

通过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有效促进法治团场创建,“平安团场”、“兵团文明城市”等活动有序顺利进行着。

(一)做好法律服务工作。一〇二团梧桐镇党委为建设一支“坚持信念、精通法律、维护正义、恪守诚信”的法律服务队伍,加强了对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管理力度,建立了群防群治为依托的社会治安防控机制。法律服务工作者紧紧围绕加快团场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以促进法律服务行业规范发展为重点,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实现了由过去的被动服务型向主动上门服务型转变,以代理诉讼型向积极引导职工群众致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的职能转变,为全团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聘请专业律师为团镇担任法律顾问,使团镇的各项活动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有序进行。

(二)创新方法,提高效率。一〇二团梧桐镇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委员会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枫桥经验”活动的开展,整合各类资源,切实做到小矛盾不出连,大矛盾不出团,矛盾不上交。

随着法治创建各项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依法诚信单位及法治示范学校的同步推进,有效促进法治团场创建,一〇二团梧桐镇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有所增强,依法决策、依法执政、依法管理的水平有所提高。团场职工群众的法律素质不断提升,依法维权意识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全团呈现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