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八大及各届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指示,蓝山县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整体部署、全面推进、普治并举、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以“法律六进”为载体,以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为重点,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类普法宣传和法治创建活动。近年来相继出台了 《“法治蓝山”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法治蓝山”创建考核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法治蓝山建设的意见》及每年度《法治蓝山建设工作要点》等文件,2016年,将法治建设成效纳入各乡镇和各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为全力打造“平安蓝山”、“幸福蓝山”,为把蓝山建设成为湘粤生态工贸新创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任务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深入推进法治蓝山建设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全县法治建设工作,并及时调整和充实法治蓝山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加强对全县法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年度《法治蓝山建设工作要点》,为每年的法治建设工作明确目标任务,提出措施和要求,并对全年的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进行分解,明确职责;将法治建设成效纳入各乡镇和各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法治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以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法治建设工作和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法治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分管领导亲力亲为,积极抓好调度、协调、检查和督促,确保了法治蓝山建设的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
(二)全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增强法律信仰和法治理念
一是突出抓好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工作。落实县委中心组和县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廉述法制度和新任职领导干部参加法律考试制度,并将领导干部法治建设成效纳入年终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将法治教育纳入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和培训规划,列为县委党校和各类干部培训班的必修课,积极组织领导干部网上法律知识学习和考试;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已经成为制度化、常态化,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得到增强,树立了应有的法治理念,切实提高了依法决策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积极抓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将法治教育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在各中小学配备了法治副校长、法治老师和法治辅导员,实现了中小学法治教育教材、师资、计划、课时“四落实”;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对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远离和预防违法犯罪取到了有效的积极作用。
三是坚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各级国家机关中实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和《蓝山县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考评办法》,明确了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具体措施,各执法部门结合各自的执法工作,积极开展面向全体职工和服务对象、执法对象及社会群众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如组织各执法部门开展“春节期间禁毒宣传”、110宣传日、“3.15”消费者权益日、“预防校园暴力”宣传、“法治宣传基层行”、“弘扬见义勇为、共建平安蓝山”、全国食品安全周等主题宣传活动。
四是不断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模式。在利用传统模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同时,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新型媒体广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如县委政法委、组织部、宣传部、检察院、司法局、交警大队等单位纷纷通过微信、网站、手机报、微视频等形式开辟了法治宣传教育阵地,浓厚了全县法治宣传教育的氛围,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
五是全面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1、大力推进“3+1”法治文化工程建设。法治文化建设是法治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是法治建设中体现基础性、长期性和广泛性的一项重点工作,按照“依托现有资源、保持原有风格、进行局部改造、新增法治主题”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蓝山县法治文化建设三项重点工程设计方案》,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宣传一条街去年已完工,法治文化公园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作也正在筹备当中。
2、巩固法治宣传阵地,及时更新宣传内容。为了进一步进行法治宣传,展示我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效,做好全县综治民调工作,各执法单位结合县综治民调工作要求,及时制作、更新法治宣传橱窗宣传内容。县综治办、县法治办负责对法治宣传橱窗统一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协调相关单位提供法治宣传内容、版面设计、制作。综治办、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610办、城管执法局、文化执法局、国土局、住建局、环保局、妇联、森林公安、消防大队、民政局等27个单位,结合本单位工作自行选定相关法律法规或执法情况更新橱窗内容,共计制作90余块。所有橱窗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或相关案例,真正使法治宣传橱窗变成让百姓了解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有效阵地。
3、丰富法治宣传文化产品。一是精心编印了中小学生法治教育读本两万册,读本通过知识问答、精选案例及法律法规选编就青少年应具备的基本法律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说明和阐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全书旨在帮助各中小学把住人生的每一个关口,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二是编印七五普法漫画手册四万册,普法漫画手册内容涉及法律常识、涉农问题、权益保障、婚姻家庭、外出务工注意事项、公证业务、律师服务和法律援助,以最新出台或修订的法律法规为依据,根据不同的普法对象特点,将法律知识寓于一个个简短通俗的案例中,并附上精彩的漫画与法律点睛,具有寓教于乐、通俗易懂等显著特点,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法律的启迪;三是印制了三万个法治购物袋、十万个纸杯等家庭日用型法治宣传品,让广大人民群众随时随处接触法律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法律素质和法制意识。
(三)强力推进依法治理,不断提高法治水平
一是突出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县人大政府将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从强化管理机制入手,把依法行政、公正执法落实到了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全面清理审查了全县各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执法文件;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增强决策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县政府建立健全了重大决策规则和程序,凡重大决策必须经过调查研究,听取民意,专家咨询、合法性论证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环节;不定期对全县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执法程序是否规范等行政执法活动开展监督检查通报;大力推行政府信息公开,促进行政权力运行公开化、透明化;强化行政执法人员法制教育培训和执证上岗制度。全面推行政执法部门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制度,各行政执法单位、乡镇聘请了法律顾问。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强化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政务系统应用,抓好了12345县长热线运行服务平台的管理,不断推进了政府服务法治化。大力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各领域办事“四公开”工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政府公信力不断提升。
二是广泛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以法治乡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全县所有村(社区)建立健全法治工作站,建立完善了“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健全完善了村规民约,不断增强了基层组织自治功能。设立了村(居)务公示栏,让村(居)干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村级事务的管理基本做到有章可循,村干部依法管理村级事务,村民依法参与自治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2017年楠市镇上下村被命名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三是强化社会管理创新。为使社会管理规范化、法治化,我县在矛盾纠纷化解、信访案件处置、社区网格化管理、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等方面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一是建立健全信访接处访、案件上报终结、案件评查等制度,突出大排查、大接访、大稳控、大化解,坚持县级领导大接访制度,引导公民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妥善化解了一大批信访积案,近几年来越级上访、非正常上访案件持续下降。二是进一步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三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三调联动化矛盾、息访息诉促平安” “解难题促发展“等主题宣传和专项依法治理活动。三是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基层社区管理模式。通过健全服务网络,激活社区资源,强化服务功能,改进社区管理服务,提高工作效能,实现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信息化,实现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
【特点和效果】
“法治蓝山”建设的系统推进、稳步实施,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全民普法的有力推进,着力解决“法不责众”、“无理取闹”、“信访不信法”等问题,在全社会构建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进一步提升了全县依法治理工作效果,促进了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公民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县被评为全国医疗体制改革(50+100模式)先进县、全省“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县、全省的综合治理先进县、全省的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县、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全省村务公开先进县、全国(9+3模式)职业教育改革先进县、毛俊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司法局老干部邝秀潭被评为全国十大法制人物;律师黄中子荣获“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2013年度模范律师;教师盘晓红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毛俊村廖仁旺书记、涵江村廖明知书记荣获全国劳模;蓝山县驻东莞党支部书记雷建基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