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为了进一步提高辖区内居民的法治意识,努力扩大普法效应,争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哈尔滨市道里区司法局工农司法所做了大胆尝试,通过加强法治建设促进和谐家庭的方法,开辟了道里区普法工作的新途径。在工农辖区民政部、律师工作站等部门和工农街道办事处各社区居民的支持下,“加强法治建设促进和谐家庭”社会实践活动所孕育的法治之花将会遍地开放,结出累累硕果。
【重点宣传内容】
1.什么是“加强法治建设促进和谐家庭”?为什么说“加强法治建设促进和谐家庭”是推进法治建设的创新之举?
答:“加强法治建设促进和谐家庭”,狭义上是用法律手段调整夫妻、子女家庭生活,广义上是通过学规,营造整个社会学习法律的浓厚氛围。在长期社区工作中我们观察到80%的家庭矛盾来源于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知识淡薄,在不能处理好家庭矛盾的同时产生大量的法律纠纷,并且这些法律纠纷很难得到有效解决,真正走向法庭的比较少,但对家庭和谐带来极大破坏,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加强法治建设促进和谐家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通过促进家庭和谐,能有效的为和谐社会发展做出最基本的保障。
2.“加强法治建设促进和谐家庭”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如何开展?
答:一是确定主题教育内容,以婚姻法为重点,民政、律师行业协会、公安、司法等部门开会研讨,确定宣传、实践活动主题,主题紧扣中心工作,找出本社区发生的几起典型案例做为宣传重点,以案说法。二是建立高素质教育队伍。邀请了社区法律工作站的优秀律师组建兼职法律教育宣传队伍,由他们负责活动主题设计和资料选编、开展下社区前的专题培训,为活动开展提供法律支撑和援助工作。三是营造良好宣传氛围。每次活动前夕,司法所都与相关部门配合,制作普法宣传材料和展板。四是编组划片。按照社区划分,将社区所有法律工作者资源都调动起来,共同参与。五是全民动员多方面宣传。教育开展前我们召开了动员大会,采取上街宣讲、入户讲解、集会报告、个案咨询、广播讲读、文艺演出、板报宣传、分发材料等多种形式有的放矢地开展法治宣传。宣传人数达到了1000余人,主要宣传的对象就是工农街道办事处辖区的社区居民。
3. “加强法治建设促进和谐家庭”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群众学法用法的水平,那么活动期间有哪些学法用法的案例呢?
答:“加强法治建设促进和谐家庭”社会实践活动如一股灵动的清泉,促进了家庭和谐,也激活了社会的法治发展,活动期间,涌现成千上百的鲜活案例,比如案例一:开展活动后社区本年度近百对准备结婚登记的准夫妻参加了集中教育活动,在学习前大部分准夫妻都没有做好婚前财产的具体协议,认为都要结婚了不好意思谈这些,但长期工作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婚前没有做好相关这方面协议导致婚后出现财产纠纷和家庭矛盾的主要因素。案例二:工农司法所原来关于家庭矛盾纠纷的调解案件每个月都得有几起,现在好几个月才能遇到一起家庭矛盾纠纷类的调解案件;通过这次教育不但夫妻双方明确了婚后的财产关系,责任和义务,并做通了双方家长工作,都对婚前财产进行了协议说明。目前参加学习教育的近百对家庭没有出现一例因婚前财产问题等出现的法律纠纷。
【活动特点和效果】
一是规模大。多个部门联合开展,辖区内家庭全部参与,在道里区工农街道时时处处都能看到志愿者搞宣传的身影,辖区所有单位的宣传栏、板报栏都留下宣传法律的字迹,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有效地推进了法治宣教教育全覆盖。
二是实用性强。“加强法治建设促进和谐家庭”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的基础,通过宣传教育将以前不好意思说,出现家庭矛盾怕被别人知道,出现纠纷不敢求助法律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教育后社区内很少再出现过家庭暴力、财产纠纷,
三是满足需求,增强实效。“加强法治建设促进和谐家庭”社会实践活动将人民群众急需的法律法规带回了家,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带动一个社区,普及了法律知识,稳定了社会治安,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真正做到了“满意在普法,宣传做到家”。
四是表彰总结,扩大宣传。活动结束后,司法所根据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组织验收和表彰,对每个社区模范夫妻、爱老典型两类进行评选先进,颁发奖牌,更加激发了社区居民对和谐家庭建设维护的重要性认识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