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烟台市福山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创新实行“法德共进”,充分发挥法律和道德在管理社会、规范行为、维护秩序等方面的作用,营造起“崇法尚德、法德并举”的浓厚氛围,有效推进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相关做法被新华社、山东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刊发报道,是全省唯一连续两次获得“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的县市区。
【任务措施】
(一)建好“三个平台”,强化载体支撑,做优叫响“法德共进”优势品牌。
法治和德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并行不悖。福山区立足提升群众法德意识,精心打造三大载体平台,推动“法德共进”全面覆盖、深入人心。一是开设高质量“法德讲堂”。综合利用“道德讲堂”“廉政讲堂”等教育平台,在镇街、部门、村居(社区)、中小学和企业建立“法德讲堂”362所,同时设立区级“法德大讲堂”,通过邀请专家授课、法德模范现身说法、观看教育短片等形式,普及了法律知识、宣扬了文明行为。目前,各类讲堂累计授课6000余场,受众超过20万人次。二是创办高水平“法德共促会”。在各镇街、村居、社区、学校和企业,依托工作机构、行业组织和自治组织,选聘群众身边的道德模范、法律专家和德高望重的社会人士,成立“法德共促会”311个,通过开展法律宣讲、矛盾纠纷评议和道德行为督查,有效推动了基层民主法治和社会公德体系建设。三是建设高标准“法德文化阵地”。依托司法所、文化站和公共场地等,分别建立镇级、村级“法德文化教育基地”8处和49处,编排法德曲艺节目60余个,开展法德演出400多场次,既满足了群众精神生活需求,又让群众在娱乐中感受了法治、陶冶了情操。同时,依托城区公园、广场等公共区域,设置以宪法教育、综合活动、健康生活和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法德文化宣传专区,把法律知识和社会道德转化成系列法德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打造对内弘扬法治精神、对外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二)抓好“三个层面”,健全法治保障,夯实筑牢社会公正制度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福山区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重点从法治政府、公正司法、法治社会三个层面抓紧用力,为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一是着力打造法治政府,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建立党政一体的法律顾问制度,围绕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土地板块征迁出让、信访案件化解、矿产等自然资源监管以及“三重一大”事项,分领域组建法律顾问团队,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预防转变,从源头上防止决策违法,提高区委区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法治化水平。同时,健全完善《烟台市福山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制度规定,确保重大决策于法有据,决策程序更加规范。二是全力保障公正司法,确保高质高效、公平正义。精心打造政法综合信息工作平台,整合政法委、公检法司及财政等6个部门60项业务,创新集成了信息数据实时共享、涉案财物集中管理、应诉示证远程联通和远程实时旁听庭审四大功能,司法办案由“线下跑”变为“线上转”,实现政法部门信息共享和司法办案网上协同,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三是加快构建法治社会,推动全民懂法、全民用法。在全市率先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起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村(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三级法律服务大格局,打通了服务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在全省率先试点“智慧调解”应用系统,实现远程视频调解第一时间了解、第一时间调解、第一时间跟进“三位一体”工作模式,今年以来全区共排查矛盾纠纷300余起,预防矛盾纠纷升级激化160余起,调解矛盾纠纷案件1915件,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
(三)用好“三项举措”,突出德治教化,广耘深耕基层治理道德沃土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在湖北宣讲四中全会精神时指出,要提高德治教化能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福山区始终高度重视加强道德教化,全面落实三项举措,健全德治体系,强化德治约束,激发德治能量,极大促进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完善村规民约、加快移风易俗。把法治精神和道德观念融入“村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大力倡树热爱集体、保护环境、扶贫济困、孝道治家等公德美德,营造良好村风、民风和家风。同时,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实现全区农村红白理事会全覆盖,成立区镇两级专门移风易俗志愿者服务队,广泛开展村规民约和移风易俗宣传推广,极大增强了村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为做好基层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繁荣基层文化、做到寓教其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完善农家书屋、文化大院、文化广场等文化活动场所,通过“讲、评、帮、乐、庆”等五种活动形式,累计开展文艺表演、志愿服务等法德主题活动1000余场次,参与群众15万余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基层文化生活,助推乡村文明迈上新台阶,目前区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到50%以上。三是精心组织评选、突出榜样引领。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广泛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实现村居(社区)“善行义举四德榜”建榜率100%,上榜率80%以上。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福山好人”暨法德模范表彰大会、“法德模范户”“法德模范标兵”等评选活动,先后涌现出“全国模范检察官”王家强、“最美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全省道德模范”张雨霄等大批先进典型,通过大张旗鼓地对在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中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持续放大榜样力量,在全社会营造起学习榜样、争做榜样的良好氛围。
【特点和效果】
福山区“法德共进”工作开展以来,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迅速形成了以“法德共进”为抓手,以“崇德向善、尚法创新、法德相融、惠润民心”为核心内容,以法德共促会、法德讲堂、法德文化阵地、法德人家、法德家庭档案等为主要载体的工作体系,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在全区培育了浓厚的崇尚法治、倡导美德的文化氛围,全力打造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