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宁津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依法治国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乡村基层法治建设,以渗透式、带动式、精准式、造血式四种普法模式,加强农村地区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法治与自治、德治相结合,以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助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宁津县司法局四种普法新模式助力建设法治新农村

【任务措施】

(一)渗透式普法,引领法治乡村建设新风尚
    根据新时代的发展,电子设备的应用,人们对网络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手机的应用也从单一化变成了智能化,人们对微信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宁津县司法局根据这一时代特点,将“法治宁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制成胸牌,普法宣传小队下乡时挂在胸前,让群众扫码关注法治宁津微信公众号。公众号定期推送一些简单易懂的法律小常识、小视频,人们在看到推送的信息后,潜移默化地学习了解法律知识。通过一点点的渗透,使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树立法治信念,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治素养。

(二)“带动式普法”,“一个人”“一张票”遇事找法顺理成章
    针对乡村人民法律知识淡薄、接受知识能力薄弱、对法律术语难理解等问题,宁津县司法局转变工作思路,改变以往向群众解释法律条文内容的做法,变为告诉群众遇到问题去哪里找法,到哪里能解决自己遇到的法律问题。一是宣传“一个人”即一村一法律顾问,每个村都有包村的法律顾问,法律顾问的联系方式张贴到村内宣传栏中,遇到问题可以打电话或发微信找包村法律顾问来解决;二是宣传“一张票”即印有法律服务机构服务电话的服务明白纸,将明白纸变为寻求法律援助、办理公证、寻找律师的“门票”,群众拿着这张“门票”遇到不懂的问题,都可以拨打法律服务电话来咨询,法律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和律师会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回答群众遇到的法律问题。

(三)精准式普法,你需要的正是我们专业的

创建法治社会的过程中会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果没有专业的人员、机构来宣传引导,人们的思想认识就会有偏离。针对这种情况,宁津县司法局根据不同人群出现或存在的不同问题,由各普法责任单位组成专门的普法宣传队,实行精准式普法;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以拍摄短视频的方式在宁津县融媒体平台播放,利用电视、电台的影响力,加以宣传法律。以服务农民工群体为例,宁津县农业农村发展中心、经管局等单位联合组成普法小队,精准到人到户,专门宣传农民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人民需要的正是我们专业的”,通过精准、专业普法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法治乡村建设献策出力。

(四)造血式普法,让法律与生活同行

为让群众遇事找法、学会用法、主动学法,宁津县探索造血式普法新模式。宁津县司法局联合县融媒体中心精心打造的普法专题栏目“我为民法典发声”,以民法典公布为契机,根据其中涉及到的高空抛物、自甘风险、离婚冷静期等人们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大力宣传,让人们主动去了解民法典,进而学会运用民法典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栏目借助当地各行各业具有一定号召力的代表来解读,提高了群众关注度,有效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特点和效果】

宁津县司法局以渗透式、带动式、精准式、造血式四种模式,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真正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不断摸索普法宣传新模式,让基层群众愿意学法、知道用法,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营造了“人人都做法律明白人”的良好法治氛围,进一步推动乡村法治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