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近年来,相城区黄埭镇冯梦龙村持续挖掘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中的法治内涵和元素,不断探索实践。冯梦龙村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依托四知堂、德本堂、新言堂三个平台载体,践行村民议事、党员评事、律师询事、法官断事“四事”工作法,切实实现矛盾纠纷从末端处理、被动应付向前阶段预防、主动掌握、及时消解转化,真正让法律“走”进村,纠纷不出村,蹚出了一条乡村治理新路子。

苏州市相城区“四事工作法”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

【任务措施】

(一)村民议事,提升治村能力。成立村民议事堂,做到每季度至少开一次议事会,确保把村民的事情办好办实,不断激发自治活力,让村民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切实让人民群众真正当家做主。小到家长里短的邻里问题,大到集体经济的发展、村庄环境的治理等问题,都在村民的你一言我一语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村民议事制度是治村法宝,借助村民议事平台,民意“零距离”,干群“面对面”,村里事情大家商量办,村民的参与度、幸福感、村庄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二)党员评事,引领和谐新风尚。结合基层治理网格化,冯梦龙村采取“支部+网格”的模式,设立村老书记工作室、乡贤工作室,组建村民义工队伍,村里的党员被派驻到网格点,直接倾听村民的声音,直接解决问题,通过“红色调解”引领和谐村居新风尚。通过“党员评事”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20年以来,累计调解矛盾纠纷26起,化解重大上访事件1起,实现矛盾不出村,让和谐美好邻里关系成为新风尚。

(三)律师询事,提升法治意识。自治为基,法治为本。讨论村务、调解纠纷要靠群众参与,更要靠法律保障。通过建立村法律顾问制度,律师参与到村民议事中,依法评判,共同处理解决问题。从以前的事后问法,到现在的事前询法,村里的大事要讲法,小事也要讲法,现在邻里纠纷、合同纠纷、事故赔偿等,村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先找法律顾问咨询。配备的法律顾问除普法宣讲推动村民守法、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纠纷调解,还办理公证预约、法律援助预约等服务事项,并为村集体重大决策、重要合同进行“法治体检”,成为了依法治村的重要力量。

(四)法官断事,打造“无讼”小镇。作为相城区首个无讼村(社区)建设示范点,冯梦龙村携手当地法院建立“法官断事”制度,设置“法官驿站”通过接待群众来访,提前介入邻里矛盾,将化解矛盾的关口前移。通过法官进村居,开展网格巡回法庭等多种形式的法律服务,提前介入邻里矛盾,将化解矛盾的关口前移,当地的涉民生案件明显下降。

【特点和效果】

一是法治与文化融合,相得益彰。冯梦龙村因明朝著名文学家冯梦龙而闻名天下,将传统文化的内核与现代法治精神相互融合,既让传统文化展现新时代内涵,同时也让法治融入了中国传统的义利观。

二是传统与现代结合,探索治理新路径。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乡村治理要以德治为先导,让“德”与“法”相互结合,乡村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三是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通过村民议事、党员评事、律师询事、法官断事“四事”工作法,真正让法律“走”进村,纠纷不出村,蹚出了一条乡村治理新路子。冯梦龙村先后获评江苏省“卫生村”“生态村”“文明村”“水美乡村”,2020年11月获评“全国文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