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随州广水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湖北省委十届五次、七次全会精神和广水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法治广水建设的要求,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全面推进法治广水建设的工作部署,在深化法治建设中统筹普法,在强化法治文化创新中引领普法,在基层法律服务中延伸普法,在法治实践拓展中深化普法,在优化工作机制中推动普法,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推进法治广水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广水市深入推进法治广水建设

【任务措施】

(一)构建高效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

一是制定规划周密实施。出台了《法治广水建设实施意见》、《关于争创全国首批“法治县市区”的方案》、《“六五”、“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划》等系列规范性文件,并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行同考核、同奖惩。

二是加强领导强力推进。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普法依法治理暨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法治建设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各镇办、市直各单位、市内重点企业、各类学校均成立了法治建设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的办事机构,并层层签订责任状,狠抓工作落实。全市共成立各级各类法治建设暨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227个,配备专兼职普法依法治理专干304人。

三是群策群力构建网络。抽调专业人士组成普法讲师团,抓好专业普法。在所有村(社区)建立普法工作站,各类学校配备法治副校长,各地各单位聘任了普法宣讲员和联络员,组建了由各类法律服务人员、法学专业学生、离退休干部及文艺工作者等组成的普法志愿者队伍,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法治宣传工作网络。四是强化监督突出实效。突出人大法律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普法依法治理情况,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普法教育的浓厚氛围。2015年7月20日至7月24日,市委、市政府组织了由市级领导任组长的6个检查组,严格对照检查验收评分细则和标准,通过听取汇报、查阅档案资料、组织座谈的方式,对17个镇、街道办事处,49个市直单位的法治建设暨“六五”普法工作进行了量化考评。

(二)构建多层次的宣传教育体系

一是送法进机关、进单位,增强党员干部学法用法意识。首先,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每年均开展了不少于2次的集中学法活动,通过聘请专业人士讲法、邀请法学专家授课、观看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形成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的制度机制。各地、各部门每年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法教育活动,通过领导干部带头领学、带头宣讲、带头交流,营造了全体干部职工学法用法的大氛围。其次,建立基地集中学法。自2003年起,依托市委党校建立了全市党员干部法治教育培训基地。“六五”普法期间,共举办干部学法用法培训班108期,每期一周教程,培训干部1万余人次,培训考试合格率达100%。此外,创新方式方法,开设了庭审观摩科目,让学员到法院庭审现场,集体旁听庭审全过程。第三,组织测评检验学法。连续三年组织全市领导干部、公务员参加全省“六五”普法学法用法无纸化法律知识统一考试。2015年参加考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1118人,平均成绩为91.1分,合格率为100%。

二是送法进学校,增强青少年学法用法意识。首先,抓好巡回宣讲。每年抽调法律骨干组建校园法治宣讲团,以“预防青少年犯罪”为主题,到全市110所中小学进行法治巡回报告,通过以案析法,让学生懂得如何遵纪守法,预防犯罪。其次,开设法治课程。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都聘请了法治副校长,开设了法治教育课,做到了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第三,创优方式方法。组织专人编写了“普法三字经”,在骆店、长岭、马坪等镇的中小学校试点推行,并逐步在全市推广普及,让学生通过诵读琅琅上口的“普法三字经”,拉近与法律的距离。

三是送法进村、进社区,增强城乡居民学法用法意识。通过举办“普法集市”、开办“市民普法学校”、融普法于调解之中、设立学法中心户、培养“法律明白人”等形式,带动更多农民、社区居民学法用法。大力开展“送法进乡村(社区)”活动。五年来,市、镇、村三级普法组织共举办法治宣传墙报、黑板报、宣传栏6000多期,在重大节庆期间,在人口主要集散地通过设立宣传点、出动宣传车向农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1000多场次。

四是送法进企业,增强企业管理经营人员学法用法意识。

在企业定期开展涉及有关宪法知识,尤其是有关公民权利、义务和社会公德,有关劳动用工、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以及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工作,增强了企业管理人员诚信守法、依法经营的观念和规范劳动用工、自觉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意识,提高了企业依法防范风险的能力。

五是送法进军营,增强部队官兵学法用法意识。每年从市普法讲师团抽调骨干力量深入连队,送发普法教材,为部队官兵讲授法治课,现场解答法律咨询,较好地促进了军民和谐共建。2015年4月,我市与空降兵某团联合组织的开展“送法下基层”教育活动在《中国空军网》和中央广播电台进行了报道。

(三)构建特色鲜明的法治文化体系

一是融法治文化于“三乡”品牌之中。自2012年起,我市将法治文化与书法、诗词、楹联等三张全国性文化名片相结合,多次举办法治文化优秀书画作品征选和展览活动,将书法文化和法治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民间文化艺术形式传播了法律法规知识。

二是融法治文化于文艺活动之中。利用送文化下乡契机,经常性组织专业和群众性文艺团体,深入村镇举办文艺演出活动,通过一系列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以12.4国家宪法日为契机,举办全市性大型文艺晚会,着力展示我市法治广水建设的新成绩,宣传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

三是融法治文化于平台载体之中。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法治文化载体,培育了一批法治文化示范点,将法律精神内化为广大群众的文化共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建成市级法治文化镇办、法治文化单位、法治文化村、法治文化社区示范点4个。各地各部门纷纷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打造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一条街、法治文化长廊(橱窗)等特色法治文化品牌,掀起全市法治文化建设热潮。

(四)构建依法行政的权力运行体系

一是推进依法决策。自2002年起,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成立了市政府律师顾问团,直接参与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决策和大型对外商务交往活动,有效提高了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二是推进电视问政。积极参与推进电视问政活动。我市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开展电视问政活动,各职能部门“一把手”分批次参加活动,面对面接受问询,让现场官员“红脸、出汗、坐不住”,经受了最直接、最深刻的依法行政教育。

三是推进规范执法。积极推进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案卷评查工作,着力提升行政执法案件办理质量。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市行政执法单位执法质量进行检查。同时,加大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力度,切实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五年来,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均参加普法轮训两次以上。

(五)构建整体联动的社会管理体系

一是着力加强人民调解体系建设。在巩固规范人民调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医患纠纷、环境保护、物业管理、劳动争议、征地拆迁、交通事故等六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职能作用逐步显现。“六五”普法期间,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4770起,调解成功14475起,调解成功率达98%,有效避免了大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二是着力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市委政法委的统一组织下,加强“五网合一”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城区推行“五警合一”巡防机制,完善治安巡防网;实现单位、企业安保机构全覆盖,打造单位行业防控网;组建农村专职巡防队,推行“十户联防”,完善农村防控网;推动治安防范八大产品进社区、入家庭,完善物防产品防控网;不断提升技防水平,完善治安视频监控网。目前我市城区已安装A级视频监控探头570个、B级视频监控探头5000余个。同时,大力推动城乡网格化建设,全市1931名网格员既是治安员,又是普法宣讲员,实现“普治”结合全覆盖。全市治安防控能力得到了整体增强,盗抢案件得到有效遏制,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三是着力加强重点人员管控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开通县市社区矫正司法e通,加强对社会服刑人员的社区矫正管理,使其得到较好转化。目前,我市共有社区矫正人员359人、安置帮教对象358人,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0.2%以内。

四是着力加强法律援助体系建设。组建市、乡、村三级法律援助服务体系,把法律援助工作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民生工程,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把温暖送到弱势困难群体的心坎上。同时,我们针对广水劳务输出大市的实际,分别成立了“农民工法律维权工作站”和“打工妹维权工作站”,每年在农民工返乡、返岗的高峰期,抽调法律宣传骨干分赴广水火车站和应山汽车客运站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帮助农民工和打工妹维权。五年来,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120件,接待法律援助咨询3万余人次,办理其他法律援助事项12600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600多万元。

五是着力加强基层依法治理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民主法治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各村(社区)普遍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围绕“四民主、两公开”制度,落实村民对村务的参与权、决策权、知情权、监督权,实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基层各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应山办事处许家井社区荣获“第六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称号。

【特点和效果】

“法治广水”建设的系统推进、稳步实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全民普法的有力推进,着力解决“法不责众”、“无理取闹”、“信访不信法”等问题,在全社会构建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广水市先后三次荣获全国性表彰。2013年3月,被全国普法办授予“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4年3月,被全国普法办授予“‘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2016年5月,广水市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授予“2011-2015年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