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海阳市司法局拓宽创新思维,从网络和实体两方面不断打造意识形态宣传阵地,虚实结合,通过建设多元、立体、常态的法德文化载体工程,拓展法治文化传播平台。
【任务措施】
一是提高宣传意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法治宣传工作研究,以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将意识形态工作和法治宣传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各项契机开展宣传,进一步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激发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热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二是强化职能延伸。在实践中充分运用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等重要职能,发挥法治建设中的推进者、服务者的作用。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中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通过宣传舆论引导,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通过为群众提供专业法律服务,潜移默化推动正确的意识形态入脑入心;在调解矛盾纠纷中,准确把握被调解人心理,教育群众树立良好的意识形态,妥善处理社会热点难点纠纷;
三是引导社会舆论。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海阳市新闻媒体围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普法进军营、法律服务零距离等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
四是强化阵地建设。“七五”普法以来,海阳市各部门高标准打造了“法德共进”宣传阵地,为开展法治文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平台。建成海阳市新元法治文化广场、北山法德文化公园、老政府北门法治文化广场等三处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使广大市民在休闲娱乐中就可以接收到法治和道德教育。建成海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将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教育等职能整合在一起,为群众提供“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开辟了新的普法渠道,即通过在市医院、三联家电等城区人员密集路口的四处大屏幕建立固定宣传岗和在出租车显示屏设立“流动宣传哨”,多方位、立体化、高频次、广覆盖地集中滚动播放法治宣传语。市检察院建设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崇德尚法”法律文化长廊、法德讲堂等功能区域;市公路局升级公路法德讲堂,开设道德展堂、志愿服务展厅、公路文化展厅。近两年,评选出市育才小学、亚沙城中学等4所烟台市“法德共进”示范学校。2019年,总建筑面积为1750平方米的海阳市人民检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投入使用,运用动漫视频、卡通人物形象、 机器人等现代科技手段,注重趣味互动;专门设立模拟法庭、心理测评室等特色工作区,将法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外实践教育体系,成为海阳市中小学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各镇区街道,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不断开展法治示范村建设。
【特点和效果】
今年来共开展法治宣传服务活动60余场次,解答法律咨询500余人次,发放法律知识读本和宣传资料3000余份。截至目前,海阳市共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0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55个。海阳市始终坚持法治先导,开展精准普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建设具有英雄气质、浪漫情怀、开放精神、精致品位的现代化滨海名城提供了优质法律服务和坚强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