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下午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是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多措并举深入学习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民法典“讲义”,学习和宣传总书记关于民法典的重要论述,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普法工作任务。利津县普法办、利津县司法局积极行动起来,面向全县各级各部门单位和广大群众,积极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法典》的总要论述。

东营市利津县开展《民法典》系列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2020年6月至年底,东营市利津县普法办、利津县司法局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协调组织全县各部门单位深入开展《民法典》宣传教育活动。

【重点宣传内容】

一是县委常委召开扩大会议专题学习《民法典》。2020年6月18日,利津县召开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集体学习《民法典》。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了贯彻落实意见。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深入回顾了民法典的编纂历程,深刻概括了民法典的鲜明特色,为民法典实施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宣传实施摆在突出位置,宣传、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

二是重点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2020年6月19日,利津县普法办在三里大集,组织全县“谁执法谁普法”46个部门单位,开展了“《民法典》普法进万家  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普法宣传活动,面对面为群众送上“普法礼包”。

活动现场悬挂《民法典》普法横幅,营造出浓厚法律氛围;普法志愿者向过往群众发放《法润利津民法典普法宣传彩页》“民法典宣传明白纸”以及《民法典知识50问》等常用法律知识材料和读本,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500余份。重点对《民法典》中的物权、合同、人格、婚姻家庭、集成、侵权责任等法律知识进行了宣讲,60余位普法志愿者现场解答群众咨询300余人次,贴心进行法律服务,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成为指导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三是围绕《民法典》宣传月,组织开展学习宣传系列活动。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习宣传的通知》(利法办发〔2020〕6号),把7月定为《民法典》宣传月,全县各级各部门单位将《民法典》普法宣传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深入开展《民法典》进机关、进单位、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2020年6月2日,利津县检察院组织全体人员召开民法典学习交流会议。与会人员梳理学习了民法典的94个要点,交流了学习体会,安排了学习计划。2020年6月19日,利津县司法局开展《民法典》普法教育专题学习会。2020年6月24日利津法院举办“学习贯彻民法典培训会”,向有关参会的人大代表80余人开展了民法典普法宣讲。全县其他部门单位相继召开民法典知识专题学习活动。

四是线上线下齐发力,《民法典》宣传入人心。县普法办、各司法所制作各具特色的“一分钟《民法典》”普法文章、视频,在各媒体媒介上发布;借助“利津发布”“利津司法”等各部门单位职能公众号,对《民法典》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7编逐一发布进行宣传学习。还依托“中国普法”公众号“齐参与”《民法典》有奖竞答活动,在全县各部门单位进行推广宣传和学习。精心制作印刷5万份《法润利津民法典专题普法宣传彩页》和3.5万本《民法典之50问答》面向全县各部门单位、学校、社区、企业、农村广大群众宣传《习近平的民法典“讲义”》和《民法典》亮点解析。

五是履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提升《民法典》学习宣传实效。各乡镇(街道)充分利用网格员驿站、社区之家等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各司法所、网格员向辖区内的广大居民宣传和解读《民法典》条文及案例,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营造全县的法治文化氛围;各部门、单位利用“主题党日+民法典”深度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均取得良好效果。

六是强化对青少年的《民法典》教育。县教育系统以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我县《关于加强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配备和管理的意见》等为抓手,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职能作用,全面推进青少年民法典宣传教育工作,在各学校开展《民法典》普法宣讲活动。

七是利用普法阵地广泛宣传《民法典》。将民法典学习宣传融入到东津生态园法治文化广场、北宋镇怡水园法治文化公园、陈庄中枢苑法治文化广场、黄河观澜园法治文化基地以及检察院青少年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黄河观澜园“民法广场”。

八是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借助举行2020年“欢乐黄河口”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机会,现场宣传《民法典》;广泛发动利津媒体中心等传统媒体和政府网站、客户端、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专题专栏,如《利津新闻》《法治凤凰城》《身边》《东津忆》《壹周播报》《主持人说法律》等,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承担民法典学习宣传责任。

【活动特点和效果】

一是形式多样化,充分营造《民法典》的宣传氛围。通过举办启动仪式、开展展板巡展、邀请法律专业人士开设讲座等形式,极大调动了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对参加活动广大群众赠送《宪法》《民法典》《法润利津宣传彩页》等资料,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民法典学习宣传氛围。

二是对象普遍化,扩大了《民法典》的知晓率。设计制作“《民法典》全民宣传”系列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度解读《民法典》的基本概念和修改亮点,并将公民从出生至死亡的一生与《民法典》进行关联阐述。组织各部门单位法律志愿者送法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人口密集场所,无论是机关干部还是社区群众都能均从中受益。

三是载体创新化,叠加普法宣传的效果。拓展阵地强势宣,在法治文化阵地融入民法典宣传内容,充分利用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等推送《民法典》知识,在黄河观澜园法治文化阵地、东津生态园法治文化广场布置《民法典》宣传展板、利用法治长廊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法治凤凰城”栏目,深入推进新旧媒体宣传,开展有深度的《民法典》宣传活动,实现宣传全天候、广覆盖;依托“中国普法”公众号“齐参与”《民法典》有奖竞答活动,在全县各部门单位进行推广宣传和学习。通过线上有奖答题活动,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加。

通过采取讲座、网络授课、培训、集中学习等形式,全县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累计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656场次,其中专题宣传143场次,领导干部学法125场次,开展民法典“六进”257场次,发放学习资料(读本、彩页、宣传册等)13.3万册,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QQ群、微博等发送信息1200余条,开展文艺演出3场次,在报刊、电台、电视台开设涉及《民法典》栏目8个。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鲜活生动的事例,让《民法典》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