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开创了中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文发布后,蚌埠市禹会区迅速掀起学习热潮,第一时间深入透彻的领会《民法典》实质内容,及时安排部署,四项措施共同推进《民法典》全面宣传,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更好的保障了人民的权益,加快推进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禹会区四项措施深入推进《民法典》学习宣传

【重点宣传内容】

一是全员学法,分类施教。将《民法典》学习列入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和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以及各部门单位领导干部学法重要内容。确保各级领导干部准确把握、深刻理解《民法典》的编撰背景、重要意义、立法特色和主要内容,积极带头学习宣传《民法典》,带头依法履行职能、行使职权。组织全区司法行政干部学习《民法典》,用《民法典》指导司法行政工作,做好民法典施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群众权益在法律框架内得到保护。对法治明白人、法治带头人、青少年、企业经营者、工人和农民等群体分别开展系列专题学习教育活动。细分《民法典》各块内容,根据学法对象实际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菜单式”普法。

二是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内容。禹会区创办普法“地摊”,组织基层司法工作者结合法治扶贫、送法下乡等工作,走进集市、走上街头摆设普法“摊位”,发放《民法典》普法宣传资料,现场宣讲群众关心关注的民法小常识,引导全民学习普及《民法典》,营造浓厚的学法守法氛围。同时,积极运用以案释法,在进行法治宣传时大量结合群众身边的案列,诸如“孩子给游戏大量充额,可否退款?”“高空抛物伤人,责任要自担?”“7岁小孩2000元打赏游戏主播”“捡到一只手机想自己留下使用”等生动鲜活的案例,既激发了兴趣又帮助群众有针对性地理解法律规定,对民事行为能力、赠与、不当得利等民法概念有了直观而深刻的感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抓好普法与群众生活有效融合。同步启动《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开展“法律六进”活动,让《民法典》宣传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形成全方位、高渗透的宣传效果。采取以会代训、法治讲座、制作展板、悬挂横幅等方式,做好过往群众和流动人口宣传宣讲;组织各级义务普法宣传队和志愿者通过走村入户、设置宣传点等方式,走村入户发放《民法典》宣传资料,推动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普法工作格局,扩大知晓率和覆盖面。充分发挥律师和基层法律工作者作用,组建普法宣讲团,在全区开展“民法典与生活同行”系列微宣讲活动,举办系列民法典专题公益普法讲座,开展普法志愿者“民法典宣传”基层行活动,组织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带头宣传、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通过“法企同行”活动,在送法律指引、送普法讲座、送法治体检、送法律服务的同时,让更多企业知晓《民法典》中涉及企业方面的规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结合开展“6.5”国际环保日、“616”安全生产月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街面设点、流动广播等形式,积极组织开展线下宣传,积极向来往群众宣传《民法典》的重要意义、立法目的、主要内容和鲜明特色,引导群众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

四是坚持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优势互补,全面助力民法典宣传。禹会区积极开展互联网+宣传学习《民法典》活动,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专栏、手机短信、电子屏展示等传统方式向社会广泛宣传民法典,让《民法典》“活起来”“落下去”,提升群众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使用“禹立潮头”“禹会司法”等新媒体公众号以及微博账号,积极转发宣传民法典知识的微信、微博,广泛推送《民法典》解读、《民法典》学习讲座、《民法典》条文释义等信息内容,多方面全角度宣传《民法典》;利用已建成的法律服务微信群、QQ群,就社会普遍关心等问题进行法律在线解答,接受法律咨询;充分借助法治文化广场宣传载体,广泛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畅通《民法典》普法宣传“最后一米”。

【活动特点和效果】

《民法典》学习宣传作为当前重要政治任务,作为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七五”普法规划深入实施的重要载体,并作为“七五”普法总结验收重要内容,禹会区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构建起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精准实施的《民法典》普法宣传工作格局。可以说,《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群众权益就会得到法律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就会更加有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下一步禹会区将继续广泛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系列活动,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宣传普及,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真正成为家家户户的“社会百科全书”,为全力推进法治禹会建设助力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