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近年来,诸城市聚焦提升普法实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锐意创新,开拓视野,将地方戏曲——茂腔,深度融入普法宣传工作,打破单调、生硬的传统普法形式,走出了一条生动活泼、特色浓厚的戏剧普法之路。

诸城市打造戏剧普法新模式 实现法治宣传实效新提升

【重点宣传内容】

一是立足实际、创新路径,探索“融合”新思路。茂腔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诸城本地深受欢迎,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特色文化载体。诸城市司法局在深入社区宣传普及民法典知识时,深刻认识到,对于普通群众而言,民法典体系庞大、专业性极强,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更不用说记在心中,在宣传普及时,需要专业人士加以解读,并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同时,运用生动形象的形式,群众才能更加易于接受和掌握。经过深入调研、多方论证、凝聚共识,最终探索形成了普法宣传与戏曲表演融合发展的普法新模式。注重发挥群众智慧,就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诸如赡养、继承、相邻关系等难点、热点问题,依托群众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由群众自行编写成茂腔曲目,并通过自导、自排、自演,奉献给广大群众,将枯燥、严肃的法律通过茂腔这一艺术形式生动轻松表现出来,使广大群众在观看演出过程中,潜移默化感受法治权威,接受法治教育,树立法治信仰,自觉养成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

二是贴近生活、反映现实,编排宣传好作品。要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必须有优秀的作品来支撑。为此,坚持严格把关,以“质”为上,精雕细琢每一部作品。精选剧情,坚持在“精准”上下功夫,选取发生在群众身边人的身边事作为剧情创作剧本,注重法律条款与生动案例相对应,营造现实感、形象感、趣味感,切实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严磨剧本,坚持在“精细”上下功夫,在茂腔爱好者自编初稿的基础上,诸城市司法局邀请戏剧领域专家、民间明星艺人和知名律师,对剧本把脉会诊,反复打磨,注重融入新时代的新鲜元素,真正让民法典宣传实施既有力度也有温度,更加深入人心。目前,已编排反映群众身边事的法治戏剧3部。精心排演,坚持把演出内容与阶段性重点宣传工作、群众身边的热点话题等事项相结合,在“精心”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宣传。如曲目《七棵树》,取材于社区中新近发生的邻里纠纷,围绕邻里之间相邻承包地树木遮阴影响作物生长造成矛盾一事展开,通过社区干部的谈情、说理、讲法,最终促成两邻居消除前嫌,握手言和,生动地宣传了民法典相邻权相关规定。曲目《分爹》,则取材于社区刚刚发生的三兄妹赡养老人的真实故事,通过三兄妹对养老态度的转变,巧妙地宣传了民法典中关于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的条文。在重点宣传普及民法典的工作中,精心编排《六个姐妹看演出》曲目,将民法典关于离婚冷静期、高空抛物侵权赔偿、见义勇为免责及遗嘱继承权等相关规定融入其中,通过“六姐妹”生动、投入的表演,真正让群众通俗理解、接受和学习法律条文,提高了法治宣传实效。

三是整合资源、保障到位,取得普法好效果。积极整合宣传、财政、文旅、社区办等资源力量,及时解决演出经费、场地使用、舞台装饰等难题,优先保障法治戏剧演出需要,确保了法治戏剧的顺利演出。为有效发挥法治戏剧的独特功能,让演员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法治宣传员,依托“炫艺龙城”全民综艺大赛舞台,坚持每次演出都有法治戏剧节目,切实保障全市社区演出全覆盖。通过认真打造法治戏剧和诙谐生动的演绎,真正实现了让法律条文“活”起来,让法律知识切实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目前已先后到63个社区巡演,受教育群众20余万人,法治戏剧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赞誉。

【活动特点和效果】

戏剧普法,将诸城茂腔与新时代普法宣传深度融合,让群众自编、自排、自演,打破了传统单调的普法宣传形式,提高了普法参与度、趣味性,切实提升了普法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