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为提高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满足群众的法律需求,雷山县司法局深入挖掘传统民族文化,开展民族语言普法、民族歌曲普法、民族建筑普法、民族节庆普法、民族聚居点普法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普法,不断提升群众法律意识,推动“七五”普法规划的全面落实。
【重点宣传内容】
(一)民族语言普法方面。我县充分认识普法工作的重要意义,选派了一批掌握苗语、水语等当地民族语言,以及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优秀人才到八个乡镇主持开展司法所的全面工作。充分发挥民族语言易于沟通感情、拉近距离的优势,将之最大化的运用到司法所的普法工作、调解工作、社区矫正工作以及其他各项工作中。今年以来,脱贫攻坚工作形式严峻,县司法局党组高度重视,选派陈志兴、何平等熟悉苗语且群众经验丰富的同志全脱产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这些干部充分发挥苗语优势,在为帮扶村化解矛盾纠纷、普法以及脱贫政策宣传、环境卫生、脱贫户的思想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了帮扶村内的群众团结,尤其是化解贫困户与非贫困户间的思想隔阂,为帮扶村的脱贫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民族歌舞普法方面。苗族同胞习惯于用飞歌、酒歌等歌舞传情,在道路不通畅的年代,苗歌起到了极大的沟通作用。基于此,我县指派当地司法所工作人员深入各村寨搜集整理苗歌等民族歌,并将其中蕴含法治元素的歌曲提取出来,统一制作成光盘等,利用村广播进行循环播放。在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的同时进行普法宣传,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县司法局在西江法治文化景区内打造议榔室,主要调解西江苗民间的纠纷,调解前先邀请歌师用苗语唱调解歌,沟通双方的感情,拉近心理距离,缓和对峙情绪。我县还利用县老年大学、苗学会等人才荟萃的优势,组织排练了一些普法方面歌舞、小品等节目,利用每年的“三下乡”等时期到乡镇和村寨演出,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一步,我县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创作普法舞蹈,到各村寨进行巡回演出。
(三)民族节庆普法方面。我县有苗族、民族节日非常多,有苗年、瓜年、爬坡节、吃新节、绣娘节等,县司法局在尊重民族传统的同时进行普法宣传,发放法治围腰、普法手册、扫黑除恶知识、宪法等等,每到一处都有村民“哄抢”围观的势头,受到百姓热烈欢迎。加上我县一直打造的“法律赶场”普法品牌,各乡镇结合赶场天进行普法宣传,效果良好。目前,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00份、法治围腰5000条。
(四)民族建筑普法方面。一是依托西江景区长廊、观景台、风雨桥、芦笙场等建设法治文化景区,将《榔规民约》、《四个一百二》、《普法歌》等传统民族自治元素和现代法律法规相结合,辅之以大数据的方式,把西江景区建成一处集游玩休闲、普法教育和民族文化宣传于一体的法治文化景区,西江法治文化景区被省司法厅、省法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贵州省“2017年十佳法治文化阵地”荣誉称号。二是我县结合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将风雨桥做为主要的宣传阵地,设置了众多的宣传牌,同时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各村指挥所的重要作用,设置了法治宣传栏。2018年我县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其中丹江镇的猫猫河村和方祥乡的陡寨村获得了第四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称号。
(五)民族聚居点普法方面。苗族同胞习惯于集中居住于苗寨,而苗寨多为依山傍水,风景宜人,而我县的水族同胞也多居住于水寨,水寨与苗寨虽设计风格不同但同为木质结构,水族与苗族也同样喜欢聚集居住,且同一寨子内的村民多有亲属关系,非常团结热情。因此,为达到最大的宣传效果,将普法宣传日常化、广泛化,县司法局组织各村寨推选本村村民为法律明白人,组织人员对其进行一年两次的法治培训,同时明确其担任村寨内普法宣传员,参与普法宣传、人民调解。不少村寨都形成了自觉开展普法宣传的良好习惯,主动利用民族节日开展普法宣传。如达地乡乌达村,自己组织开展了普法山歌赛,还每年组织开展普法考试等。下一步县司法局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普法:一是进行线上普法,大力宣传推广“中国法网”的应用,重点解决群众复杂法律问题,使之成为村居解决法律问题的“专科医院”,同时利用各村(居)法律顾问微信群,以推送法治微信的形式,进行线上普法,使村居法律顾问微信群成为村民普法的“家庭医生”;二是探索建立各村(居)法律顾问定期到村寨走访及坐班制度,除为村内提供法律服务外,同时承担普法宣传的任务,初步设想是要求法律顾问每月至少1天到村寨开展普法宣传、人民调解等工作。
【活动特点和效果】
通过开展民族文化普法活动,拉近同群众距离,收到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效果。一是宣传手段多样,覆盖面广。尤其是利用风雨桥普法,风雨桥为苗族特色建筑,让村民在休息时也可以接受法律知识教育,效果好。二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宣传内容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涉及惠农政策、 婚姻家庭、林业、交通、环境 土地等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满足了群众法律服务的需求,在宣传方式有现场解答法律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展出法治宣传展板等,内容充实,进一步提升了群众法律法规知晓率,反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