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濮阳市清丰县开展法治县创建工作案例

自“七五”普法规划以来,清丰县委、县政府按照全省法治县创建活动考核办法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全省法治县创建这一主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健全组织,完善机制,夯实基础,整合资源,创新活动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构筑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的法治县创建工作大格局,为扎实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任务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法治创建活动的组织保障。2020年7月3日召开全县全省法治县创建活动推进会,对创建活动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再动员。县委法治县创建办根据创建工作任务,制定了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创建活动示范点,通过抓点带面的方式,狠抓创建活动各项任务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推进。     

(二)将全省法治县创建工作与“七五”普法、“法律六进”等活动相结合,营造了法治县创建活动氛围。组建了“三团两队”普法宣传队伍,即普法讲师团、法律服务团、法律顾问团和法律志愿者队伍、法治文艺宣传队伍;建立一个县级普法教育培训基地,培育了3500余个法律明白人;开播了15期《法治清丰》栏目,印制10万册“法律六进”、《民法典》《社区矫正法》等宣传手册以及宣传品等10余万份;制作城乡主要路段和路口公益性法治宣传广告牌30处,法治文化广场560个,法治文化宣传画廊201个、法治文化墙160处。

(三)持续在全县开展以“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为主题的宪法宣传活动。组织旁听庭审活动8次;开展大型普法宣传一条街活动8次;利用文化广场、道德课堂等阵地开展“宪法进万家”活动;组织开展法治文艺进社区、进乡村巡演活动;在看守所开展“法治进监所”活动等,推动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四)组建专业普法讲师团,分成六个组,即农村普法讲师团、企业普法讲师团、学校普法讲师团、机关普法讲师团,事业单位普法讲师团、社区普法讲师团,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五)在全县范围内营造浓厚法治文化氛围。目前,全县现已创建法治文化大院17家,法治文化墙共计2万余米,受教育群众40万多人。

(六)在全县中小学生组织开展法治教育“六个一”活动。目前,全县中小学配备法治副校长66名;全县各中小学建法治教育宣传栏180余处;观看《与法同行》法治宣传专题片154场;开展模拟法庭32场;组织法律知识竞赛100场。

【特点和效果】

一是将法治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做到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

二是创新社会矛盾纠纷依法化解“清丰模式”。建立访调诉对接机制,从枫桥镇引进品牌调解员娟子,创造出被司法部认可和推广的“清丰模式”,全省调解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并且在全国人民调解员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

三是创新县域社会治理“清丰样板”。清丰县综治中心大数据管理创新县域社会治理模式被省委政法委誉为“清丰样板”在全省推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受到司法部表彰,清丰县法律援助中心连续三次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法援中心。

四是率先启动法治乡村建设活动。在全省率先启动县级法治乡村建设活动,高堡乡作为试点,法治乡村建设经验入选《全国法治乡村建设典型案例》。通过试点,全县法治乡村建设积极探索出建立精准普法和法律服务机制。

五是建成依法行政红色培训基地。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在清丰县双庙乡投资2800余万元,建成依法行政培训基地,总占地230亩,基地采取社会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于2019年10月份建成投用。

近几年,清丰县及各部门先后荣获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单位、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区,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2018年度全省公安工作先进县、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全国“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法院、全国文明城市提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