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案情概要】
2009年9月,由于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甲型H1N1)疫情,疫情重,传染性强,引起人群局部恐慌,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
距2009年司法考试还有三天时间,国家司法考试钦州考点——钦州市某中学突然通知钦州市司法局,要求抓好司法考试期间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对进入考场的考生要每个人都测量体温,确保在校园“不发生、不传播、不蔓延”甲型H1N1流感,不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切实维护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接到通知后,钦州市司法局领导高度重视,马上启动应急程序,制订预案,落实防控措施。2009年9月19日、20日早上7点整,安排医生在考点门口为近千名考生逐个测量了体温,7点30分所有应试考生按时进入考场,考试工作顺利进行。
【应对措施】
为确保国家司法考试工作的平稳、顺利、安全、有效进行,钦州市司法局采取以下措施有效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一)及时汇报,部门间通力合作
钦州考区是钦州、北海、防城港三市考生集中考试之地,距2009年司法考试还有三天时间,钦州市司法局收到国家司法考试钦州考点——钦州市某中学要求抓好司法考试期间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对进入考场的考生要每个人都测量体温,确保在校园“不发生、不传播、不蔓延”甲型H1N1流感,不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切实维护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通知后,立即向自治区司法厅汇报,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的指示,马上启动应急程序,制订预案,落实防控措施,将情况通报有关部门,信息及时公开,制定并落实联络机制和信息公开机制,做到信息资源共享,问题及时掌握,交流渠道畅通。
(二)启动司法考试协调机制,紧急召开联席会议
钦州市司法局与钦州市某中学、市卫生局、市病控中心、市教育局、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紧急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对策,成立了防控领导小组,制订了应急预案,做好工作分工:市某中学做好了学校的卫生清洁工作,市疾控中心对学校环境做到考前考后消毒及疾病监测;增设了1个备用考场,以便安排发热的考生考试,达到隔离重点人群的效果;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派出医务人员对考生进行体温测试,确保考生达到卫生要求;配备一批医疗卫生物资,如药物、消毒水、救护车等。
(三)落实人员责任,紧急告知考生
电话告知考生,耐心进行说明,争取考生的理解和支持。在考试前的3天里,钦州市司法局紧急动员所有考务人员,逐个打电话给考生告知相关事项,并要求考生于考试当天早上7点准时到达考点,提前做好体温测量工作,确保按时考试。
(四)以人为本,服务考生
考试期间,钦州市司法局针对异地考生对考点位置不熟悉的实际情况,防止考生延误考试,考务组安排公共汽车接送提前到达考场,优先安排测量体温。人性化的防控,有效安抚考生情绪。在防控突发事件中,采取一系列以人为本、外松内紧的措施,对考生人性化管理、淡化事态程度,如为考生配备饮用水、为中午在校休息考生提供食宿条件,对考生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保持考区环境安静、卫生。
(五)加强宣传,保持信息畅通
通过电视台、门户网站、报纸等媒体公开相关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信息,与考生形成良性互动,消除考生群体思想恐慌,集中精力参加司法考试。
(六)总结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成功经验
此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取得成功经验如下:一是及时准确掌握突发情况。突发情况的主要特点是事态急、发展快,易引发公共事件。第一时间掌握情况,为下一步工作争取主动性。二是要高度重视,层层抓落实。坚持报告制度,遇到紧急情况要第一时间报告。领导亲自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有关人员,研究应对措施。三是要建立联动机制,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作用。部门间的通力合作是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成功的关键。光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单独工作,是无法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在日常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与公安、卫生、教育等协作部门的横向联系,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不断提升实战能力。四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考生,采取人性化的防控手段,争取考生的理解和支持。采用外松内紧的工作措施,淡化事态程度,对内严格要求,落实防控措施。五是要宣传有力到位,信息畅通。加强宣传,公开有关信息,与考生形成良性互动,消除考生群体的思想恐慌,集中精力参加司法考试。六是防控措施合法。所有防控措施必须依法依规进行。
【处理依据及结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09年钦州市司法局国家司法考试甲型H1N1流感预防应急预案》有关规定,经广泛宣传及采取有效的措施,考生对钦州考区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表示理解并支持。考试期间,没有发现考生患甲型H1N1流感或发热疑似病例,没有因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造成延误考试的现象,没有发生考生恐慌或不满情绪,考生情绪稳定、安静平和,考区秩序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