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智能网讯:我国模锻件整体产量呈增长趋势,产量从2015年的600.05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885万吨,预计2022年产量将达到945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锻造协会和中国商业工业研究院。
采用锻造工艺制造的汽车锻件一般用于承受冲击或交变应力的工作环境中,在汽车行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汽车工业作为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零部件产业规模庞大,是锻造工艺尤其是热模锻工艺的重点应用领域。模锻工艺生产的锻件主要是汽车锻件,每年汽车锻件的产量占模锻件产量的60%以上。近年来,汽车锻件产量保持稳定发展趋势。预计2022年我国汽车锻件产量将达到614万吨,占模锻件产量的65%。
数据来源:中国锻造协会和中国商业工业研究院。
汽车锻件的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汽车锻件产业链配套体系,技术水平与锻造强国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各行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主要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锻造原料从普通钢材发展到有色金属。
汽车的轻量化和新能源汽车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拓展了新材料锻件尤其是轻合金锻造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有色金属锻造的发展和使用,如铝合金、镁合金等有色金属锻件。
2、关键锻件国产化趋势加快。
我国汽车锻件在规模和发展速度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在关键零部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国产化趋势加快。我国开发了高压共轨系统的核心零部件,如高压共轨管、柱塞套、喷油器、汽油高压共轨系统不锈钢油轨系列精密锻件等零部件,并已成功国产化。
3、逐步采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
据中国锻造协会统计,锻造企业销售中人工成本占比已从2015年的11.87%降至2020年的10.64%,降幅超过10%。随着自动化设备的采用,一线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自动化生产线使锻造企业的生产线布局更加合理,贴近实际生产需求,工作环境和生产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中国企业对原有工厂和车间进行了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升级,或建立了新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中国锻造协会预测,全球制造业格局将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重新洗牌,必将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4、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推动锻造技术创新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呈现出加速普及的趋势。虽然新能源汽车在动力系统上与内燃机汽车完全不同,但对车辆的驾驶要求仍然需要满足车辆的一般要求,对安全性和性能的要求并没有放松。因此,新能源汽车对性能优异的锻造汽车零部件仍有强烈需求,而为了平衡汽车安全性、性能和续航里程,对综合力学性能好、重量相对较轻的轻质金属锻件、空心钢锻件等锻件产生了新的需求,推动了空心钢锻件和铝合金、镁合金等有色金属锻件的技术创新。
请参考中国商业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汽车锻件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