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关于华为计划造车的传言甚嚣尘上。有消息称,华为将推出自主品牌的电动汽车,最早可能在今年推出多款车型。消息还称,华为目前正在与长安汽车和北汽蓝谷洽谈代工制造事宜。结果华为第一时间回应。华为回应称,它不是汽车制造商,但通过ICT技术,它成为了数字汽车和新零件的供应商,使汽车制造商能够制造更好的汽车。换句话说,华为的战略不变,进入汽车领域的初衷是帮助车企造好车。

众所周知,华为自从被老美列入实体名单后,一直没有走出“缺芯”的窘境。由于5G手机的芯片和关键零部件受到限制,原本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的手机业务大幅跳水。虽然现在新机在售,但是产能还是不足。

过去,支撑华为消费者业务的大部分一直是智能手机。现在,手机业务严重跳水。如何平稳度过2021年,对华为来说还是一个考验。很多人说华为造车有绝对优势。比如它公布了很多汽车领域的相关专利。华为造车在技术和知名度上有优势。如果现在进入造车领域,能否弥补正在走下坡路的消费者业务板块?

其实华为选择不造整车可能有这两方面的考虑。

第一,虽然华为在汽车领域申请了很多相关专利,但是和国内传统汽车厂商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按照《新能源汽车专利20强企业榜单》,比亚迪以9426件有效专利位居第一,长安汽车、BAIC、蔚来汽车分别以5243件、4005件、1677件紧随其后。华为要想进入整车行业,也要考虑传统汽车之前的专利。当然,以华为的实力,即使以新手的身份进入造车行业,相信也有可能超越这些车企。

但现在一个关键问题是,从2020年开始,包括老牌西方汽车公司在内的全球各大汽车厂商都承认部分车型芯片供不应求。2月份,特拉斯在弗里蒙特停产,当时马斯克出来证实停产是因为零部件供应问题。缺芯的问题不仅困扰着华为的手机业务,如果华为进入整车行业也会面临这个问题。所以,任坚定的“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的立场,其实更符合华为的长远利益。

二、华为最大的技术竞争力是什么?无疑是5G、微波、IP等基础网络领域。未来是物联网时代。在高端芯片供不应求的当下,传统业务的智能化、网络化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华为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利用网络基础技术的优势,构建智能汽车生态系统,构建车联网。这个布局其实和华为之前的“智能煤矿”、“智能猪”、“智能港口”的布局是一样的。

在物联网时代,未来的智能汽车将扎根于无线和网络技术,提供管理平台,创造生态,构建车联网,这是华为的拓展方向。

所以当时就说华为要造车。任说:谁造华为再造车,谁就转让。现在来看任的这句话,表面上看似强硬,但往深里看,却是高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