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充电行业的繁荣。

8月22日,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能源链智慧电源(NASDAQ:NAAS)发布2022年上半年财报。从财务数据来看,上半年,能链智慧电力经历了跨越式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该公司净收入达到1060万元,同比增长5.9倍;总收入同比增长47%至人民币5,630万元。上半年净收入1810万元,较2021财年强劲增长4.51倍;总收入同比增长90%至人民币1.08亿元。

营收和净收入激增的背后,一方面得益于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自身的发展战略。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提供商之一,李能智电持续受益于全球电动汽车普及的利好趋势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Chain Smart Power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汪洋表示,我们的净收入上半年增长了4.5倍,第二季度增长了5.9倍。可与Chain Smart连接的充电枪数量已超过40万支,过去四个季度实现22.4%的复合增长率。"

拆解业绩快速增长的秘密

能源智慧电源是新能源服务商,连接充电桩厂商、运营商、主机厂、终端用户等。以线上充电解决方案、线下充电解决方案、非电服务三大核心业务覆盖新能源全价值链,为行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

2019年,能联智电成立,切入充电市场。正是因为新能源赛道的发展潜力,能源链智能电源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仅仅三年后,李能智电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第一家充电服务。

从这份财报来看,能源链智能电源的增长势头迅猛。营收和净收入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整个市场收费金额的翻倍增长。

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公共和私人充电市场充电量同比增长73%。市场充电容量的高增长也带动了能源链智能电源充电容量的快速增长。财报显示,上半年,能链智能电源充电容量达到1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0%,增速是市场的两倍。预计2022年,能源链智能电源年充电量将超过27亿千瓦时,是2021年的1.2倍。

在财报发布后的投资者交流会上,汪洋说:预计2022年能源链智能电源大幅增长的信心将来自于市场的增长。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近300万辆,今年我们预计是600万辆,所以市场增长很快。此外,在整个运营过程中,李能智慧电力对充电运营商和运营服务的理解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基于上述市场的增长,李能智慧电力的运营能力正在提升,我们非常有信心完成27亿千瓦时充电容量的年度目标。"

截至6月30日,能源智慧电力服务覆盖中国358个主要城市,连接44000个充电站和400000支充电枪。充电枪最近四个季度的复合增长率为22.4%,第二季度活跃充电枪数量同比增长75%。

智能节能新能源服务领域的创新产品和行业级解决方案,包括充电站运营管理、智能充电桩销售、一体化光储充系统、生态服务设施等。其中,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配套设施,也是充电站运营的核心。

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能链智能电动充电桩销售金额为人民币1,780万元,同比增长71%。由于充电桩销售季节性明显,预测销量增速会更明显

互联网行业有句名言,站在风口上,猪都能吹上天。这句话在这两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可以说是非常贴切的。

近两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主机制造商到产业链下游服务商经历了快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234万辆,占全球的56%。截至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000万辆;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7月,我国乘用车销售新能源普及率达到26.7%,88个城市超过25%;8月,该协会将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年销量预期从550万辆上调至600万辆。

日益扩大的新能源市场规模也吸引了众多汽车厂商进入该市场。国内厂商方面,传统汽车厂商比亚迪、吉利、一汽、长城等。纷纷涉足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此外,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已成为明星企业,在市场上拥有众多粉丝。连互联网大公司都加入造车,小米、百度、华为等公司都在造车。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8月18日,新能源汽车市场再次迎来利好。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继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车船税、消费税等配套政策。

显然,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向下一个支柱产业发展。这一切的背后,是碳中和是不可或缺的。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碳中和已经成为各国的重要目标。2022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421万辆,同比增长71%。提议欧盟从2035年开始禁止销售燃油车和轻型商用车,力争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美国计划到2030年,新车销量的50%实现零排放。

新能源产业进入快车道后,势必会给整个产业链带来质的发展,尤其是充电业务。"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提供商之一,李能智电持续受益于全球电动汽车普及的利好趋势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汪洋说。

与国外不同,中国美国充电市场以公共充电为主,将呈现运营商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计达到8000万辆,预计需要公共桩2000万个左右。汪洋看好这个市场。她说:整个新能源产业链的上下游都有很多机会。对于充电桩运营商和桩企来说,像能链智能电源这样的服务商还有很大的空间。——能源链智慧电力现在连接了44000个站和400000个充电桩。我们去年完成的收费占全国公共收费总量的18%,但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能知电如何抓住机遇?

即使新能源汽车有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如何抓住才是企业的关键。

中国美国的充电市场与国外完全不同。国外主要使用私人充电桩,而国内很多汽车没有自己的停车位,需要依靠公共充电桩,这就决定了这是一个非常分散的供能场景。但是,市场需要服务场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第三方服务商来整合这些充电桩,从而帮助大家一键查找桩。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汪洋说到了中国的痛点的充电市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总体供给过剩,优质供给不足。目前国内充电桩整体利用率不到10%,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甚至可能不到2%。原因是什么?

在她看来,首先,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运营商没有经验;其次,充电桩厂商的痛点是市场太分散

这种情况催生了一系列问题:运营商需要一站式运营解决方案,桩企需要卖桩,车主需要一站式充电解决方案,物流公司和车队需要有人帮他们解决充电问题,主机厂想要为车主解决一站式充电问题。

055-79000显示,近87%的用户存在跨运营商收费行为。平均6家运营商中,超过95%的用户存在跨站收费行为,平均14次跨站。而且每个运营商和充电站都有自己独立的生态。新能源车主可能会在每次获得新的充电站时下载该应用程序。

在这种背景下,需要一家公司来解决这个问题。智能节能新能源服务领域的创新产品和行业级解决方案,包括充电站运营管理、智能充电桩销售、一体化光储充系统、生态服务设施等。能智电力作为第三方充电服务商,也是虚拟电厂的聚合者,是新能源服务商。这可以理解为一个物业公司在新能源行业,并能为充电运营商提供选址、咨询、购桩、购电、EPC总承包、代理运营、代理运维、充电站生态铺设、会员管理等一站式解决方案。

此外,在消费场景上,能源链智电一直致力于新零售场景与能源补充场景的结合。据悉,2021年为390个充电站建设包括无人零售、无人餐饮、共享按摩等非电增值服务。链家还可以逐步打造覆盖加油、充电、换电等多个能源品类,以及餐饮、便利店、车后服务等多元化商业业态的综合性能源港,遍布全国。

据了解,未来在非电市场,能链智慧电力的数量和深度将是两个方面,数量是能链智慧电力将在更多的充电站铺设更多种类的非电服务设施。在服务深度上,提升能源链智慧电力到站非电服务深度。

面对行业的变化,汪洋坦言:我们需要从成品油到电力,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到数字能源的转型。在转型的大浪潮中,能源是未来百年的投资机会,碳中和是人类共同的主题。这么大的市场,每个细分行业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无论在哪个细分领域,随着行业的发展,第三方服务商都有机会成为业内知名的大公司。回顾历史,在电子商务领域,出现了宝尊、王一易创、若雨辰等第三方服务公司;在网约车领域,高德的聚合模式平台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作为后起之秀,李能智电很有可能成长为新能源行业的领军人物。因为海外已经有成功的公司,美国领先的充电桩公司、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平台之一ChargePoint也是第三方充电服务企业。

作为中国市场的充电服务提供商,李能智能电源经过短短三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市场和用户的认可。从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来看,充电桩市场潜力巨大,也给了能源链智慧电快速发展的窗口。对于能立之典来说,深耕行业,再加上政策利好,有望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