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First|周/by

执掌一汽-大众三年多,刘成为一汽-大众历史上第一位30岁升任中国一汽集团领导级别的总经理。

两年前,2020年“双11”当天,52岁的刘从一汽-大众总经理升任中国一汽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一个月后,“双12”当天,一汽-大众总经理、党委书记潘占福接任。

“万里征途意气风发,开启新征程重任在肩”是刘就任一汽大众总经理时的感言,以此来描绘一汽大众的未来之路。自2017年11月至2020年1月,刘在一汽-大众鹏程万里任职三年。

被任命为一汽集团纪委副书记的刘,被很多人形容为一汽大众的总经理,是纪委书记。事实上,刘回归一汽大众,与其说是接替张出任一汽大众总经理,不如说是名副其实。

12年前,刘从一汽大众走出去。比起纪委副书记的头衔,他更愿意称自己为回归。刘履历丰富,曾任一汽集团组织人事部副部长兼高管人员管理办公室主任,四川一汽丰田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作为在一汽-大众工作了15年的老员工,刘先后在生产、行政、财务等领域工作,也在中国一汽及下属合资企业工作多年。

务实、勤奋、多才多艺的刘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的上任,既赶上了奥迪品牌与一汽合资30周年,又遇到了汽车行业减速带来的挑战。捷达从车型到品牌的独立也是其任期内的一件大事。其治下的一汽大众已经成为大众、奥迪、捷达三大品牌的车企。尤其是在行业面临尖锐挑战的2019年,一汽-大众以212.99万辆的新高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单个企业的“第一”。

2018年11月,恰逢一汽-奥迪合资合作30周年。刘表示,一汽奥迪历经30年,建立了很多行业内30年无法复制的标准和记录。首先,在国内家喻户晓的一汽-大众奥迪的品牌形象已经建立。其次,一汽-大众自身经过30年的发展,在R&D、制造、采购、营销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加强,能力得到了提升,团队建设、体系形成。最重要的是从“全价值链本土化”升级到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全价值链共创”。勇敢、互信、平等将是一汽和奥迪未来深化合作最重要的基调。

当刘在一汽-大众30周年庆典上代表一汽-大众向各方面(尤其是500万奥迪车主)鞠躬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他作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诚意,在他的发言最后,他说:一汽-大众奥迪,站在未来的新起点上,将以励精图治的新姿态,续写中国高端汽车市场的下一个30年篇章,也传递出一种向上的信心和力量。

一汽-奥迪30周年,现场播放了一段主题为《先行者》的文章,镜头对准了过去为一汽-大众奥迪做出贡献的人。刘表示,这个文章的初衷是向与一汽、奥迪合作30年的前辈们致敬,向他们的远见和勇气致敬。正是他们的勤奋,成就了一汽大众今天的成就。

“198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汽车工业一片空白,尤其是高档车。一汽当时没有外汇,虽然做了红旗,但是技术不是现代化的量产方式。当时决定的合作目的是通过进口奥迪、引进技术、引进管理、引进资金,帮助实现‘3万辆汽车试点项目’。回顾过去30年,一汽与奥迪的合作不仅开拓了市场,还真正实现了经验、资金、人才的培养,扎扎实实的打造体系能力。这是这30年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刘告诉我,独特的“全价值链国产化”模式,让一汽-大众奥迪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填补了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又一个空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纪录。能看到的是一汽奥迪拥有500万辆的高端汽车第一品牌,但看不到的是30年来达到的体系能力。一汽大众奥迪是中国汽车工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最成功的典范。

目前,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着智能网联、新能源、共享经济等挑战。国家的宏观政策也发生了变化。面对新的转折点,刘表示:“勇气、互信、平等是一汽与奥迪未来深化合作最重要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加强合作是一汽大众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希望。

一汽大众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做了五地六厂的布局,产能300万辆。一汽-大众2025战略300万辆中,奥迪新能源占30%,大众品牌占25%。从安全到驾驶的享受是一汽-大众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特点。在刘看来,电动车应该是奥迪e-tron(图片|配置|询价)的样子,包括Q2L纯电动版,而不是低端电动车。看清大势,才能决定企业的未来。

刘判断,在未来几年内,新的汽车现代化,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将导致汽车企业的变化。对此非常关注的一汽大众,不断研究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在新能源、共享汽车等领域的前瞻性布局。一汽大众的无人驾驶技术在深圳已经达到80km/h的水平。移动出行方面,奥迪推出奥迪ondemand移动出行业务,大众品牌成立Mojie。一汽大众希望前瞻性的布局能为后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刘表示,“全价值链本地化”是一汽与奥迪30年合作的成果。面向未来,一汽-大众将“全价值链本土化”升级为“全价值链共创”模式,将开启一汽-大众奥迪中德团队与所有合作伙伴共创、共享、共赢的全新图景。第一,合作范围广,向价值链方向延伸,如从传统燃油汽车到新能源汽车和覆盖所有细分市场的技术,从产品R&D和制造到移动出行解决方案的合作,从生产和销售到联合数字化和金融服务领域的合作。第二,以后会有深度。在产品研发方面,双方启动了IZAF R&D深化合作项目。中德两国在R&D合作方面做得非常深入,中国R&D队的参与率是30%。计划2025年中方参与比例超过50%,甚至达到60% ~ 70%,一汽-大众奥迪自己做研发。第三,何忠有一个模式。在制造方面,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奥迪Q工厂是目前技术含量最高的工厂。同时,一汽-大众还计划将佛山工厂打造成智能工厂的典范。

刘领导下的一汽大众也加强了与华为等国内领先科技公司的项目合作,提升智能化水平,通过共创实现更智能、更先进的目标,让一汽大众变得更强大。

中国的对外开放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制造业的股比进一步开放后,这不仅有利于增加市场竞争,也有利于促进当地的创新和制造能力。在股比问题上,一汽大众是目前合资企业中唯一由中国一汽控股的车企。即使中方持有股份,中外双方也一直是平等合作的。因此,双方的一切活动都应建立在平等和相互信任的原则基础上。与此同时,德国大众在世界各地的工厂只有在中国是合资企业,但大众在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一汽大众的成功在于中德双方都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使得企业不断发展,能力并没有体现在股比上。同时,股比开放可以推动更多领域、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比如对未来合资合作的布局,也体现在自身能力建设和深化合作的发展趋势上。

时间聚焦在2020年1月,刘执掌一汽大众后的第三年。2019年,“凝聚之年”的一汽大众“聚拢”了一汽大众成立28年来212.99万辆的销量新高。“创新”之年,定下了2020年232.5万辆的小目标。2019年1月初的钓鱼台国宾馆,一汽-大众击鼓庆祝2019年的强势答卷,吹响了2020年再出发的号角。

面对2019年汽车行业同比下滑8.2%的严峻市场环境,一汽-大众在“巨力”年度共实现终端销售212.99万辆(含进口车)。其中,大众品牌终端销售139.8万辆,同比增长0.5%;奥迪品牌终端销量突破68万辆(含进口车),同比增长4.2%;该车型上市不到四个月,捷达品牌销量达到4.3万辆,月均数据突破1万辆,一炮而红。在生产终端,一汽-大众“五地六厂”实现年产203万辆,为寒冬中的中国汽车工业注入了一剂发展强心剂。

在“2020一汽-大众年度新闻发布会”上,刘表示,骄人的销量数字背后,是一汽-大众深刻的自我进化。2019年,一汽-大众在品牌建设、体系升级、数字化转型、新业务拓展等多个领域全力发力,为“聚力”的一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好的产品需要强大的R&D系统作为支撑。2019年,一汽-大众建成亚洲最大的汽车试验场,总投资9.6亿元的新技术开发中心开工建设。行业首个也是最大的智能网联汽车仿真研发中心落成,一汽-大众国产化研发能力进一步加强。同时,全年共开发了9款中国专有车型,更好地满足了中国客户的多样化需求。2019年,一汽-大众不仅拥有探鹰、全新奥迪Q3、捷达VS5等众多优质传统能源车型,还推出了宝来纯电动、高尔夫纯电动、奥迪e-tron、奥迪Q2L e-tron、全新迈腾GTE等抢眼的新能源产品,以细分化、高端化更新产品矩阵,巩固领先优势。

面对“新四化”重塑汽车产业格局的浪潮,一汽-大众主动进行“双摩”布局,积极探索新业务。大众汽车首个共享出行项目3354“摩捷出行”已落地长春、成都等城市,运营车辆超过5000辆。由一汽-大众和大众汽车中国合资成立,由一汽-大众控股的摩斯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也于2018年3月成立,为一汽-大众自2019年以来生产的所有大众品牌车型提供数字化服务,包括自2020年以来基于MEB打造的车型。摩丝智联也将成为一汽-大众探索智能交通等新兴领域的先行者。

当年,刘将一汽-大众2020年定义为“创新年”,集中大众、奥迪、捷达三大品牌势能,聚焦“管理、战略、体系”三大方面,巩固在新一轮转型中的领先优势,树立高质量发展新标杆。大众将启动“共赢3.0”战略,聚焦客户生命周期管理、推动营销数字化转型、提升高质量销售管理、助力渠道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方向,加速营销变革。同时,大众品牌将在2020年围绕“以创新促创新”这一核心,围绕“营销管理、共赢伙伴、客户运营、数字化转型”展开工作,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迎接挑战。秉承创新精神,奥迪品牌将制定“诚信创新”的行动策略。夯实产品布局、品牌推广、销售推广、渠道赋能、用户管理五大核心,稳定当前豪华车市场的用户群。聚焦管理和业务创新,驱动业务和组织形态变革,激活组织效率,深化长效发展机制,布局未来成长轨迹。捷达品牌将继续坚持顾客至上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以灵活的店面覆盖更广阔的市场,解除用户的后顾之忧。捷达品牌将在准确洞察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继续围绕用户进行产品、渠道、营销的推广,塑造消费者信赖的汽车品牌,与更多年轻用户一起开启美好出行生活。

多才多艺的刘升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已有两年。他全面又多才多艺。面对国企如何创新,他大有作为。以红旗品牌为代表的亮色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品牌的豪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