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晚,滴滴CEO孙舒。com和司机生态发展委员会主任,发出《写给司机师傅的一封信,关于账单透明》,提到2020年全年超过30%的订单将占2.7%。自5月7日以来,这一数字已从2.7%降至0.03%,我们将尽一切努力保持这一数字下降,直至完全消除。同时,从7月份开始,每个师傅都可以清晰的看到三组数字,包括司机师傅的收入和奖励。

现在滴滴抽开放单,推动司机账单透明化,尽量把极端抽单比例降到0.03%。这种做法真的能增加司机收入吗?对行业会有什么影响?

一是滴滴又开始玩数字游戏了。其实就是用复杂的计算方法把你打晕。毫无疑问,滴滴这次又开始玩数字游戏了。简而言之,就是用复杂的计算方法把你打晕。我来做如下分解:

1.“2020年订单总量的30%以上,将占全年订单总量的2.7%。”其实单量和订单数量也有二八定律。大致的思路是,80%的订单是3公里以内的小订单,总共10元以上,30%的订单不能超过3元,而20%的订单是像往返机场这样的长途订单,至少在100元以上,30%的订单是30%。但滴滴只公布了数量比例,没有公布金额比例。这2.7%的大量抽水成绩恐怕能贡献30%的营收。

2.“超过30%”的套餐不包括30%,29%甚至25%和30%没有本质区别。对应的数量比和金额比是多少?大家关注的是不合理的高百分比,而不是大于30%的百分比。如果真的想透明,从0-30%公布就好了。

3."自从5月7日调查开始以来,这个数字已经从2.7%下降到0.03% ."永远记住,这个值是量的比例,量抽成30%订单的比例。这是实现什么样的操作?30.1%到29.9%的操作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吗?

4.“以后一旦再次出现,我们会主动把多余的部分全额返还给大师们。”这里应该是指超过30%提取的情况,超过30%的退款相当于说仍然会有很高的金额提取,不超过30%。

第二,滴滴的数据和平时没什么区别,只是对司机更透明而已。要知道,在国家对互联网公司反垄断的压力下,公司必须回答问题,滴滴的数据和平时没什么区别,只是对司机更透明。

因为去年的工作,我采访过很多滴滴司机。我问司机:你知道滴滴平台抽成多少吗?司机回答,细节不是很清楚,也搞不清楚。每次感觉都不一样,大概在20%-30%之间。

可以看到,滴滴司机的APP并没有显示提成比例。滴滴的0.03%是怎么算出来的?

极端情况下,司机获得高额补贴。比如需求旺盛的时候,滴滴平台鼓励司机出车,会出补贴,比如所谓的“抢单奖”。但是,如果在指定的时间内分配订单数量,如果是短单,获得最高级别的补贴,这个订单的百分比确实会很低。自从滴滴收购优步后,乘客明显感觉滴滴打车比平时贵了,业界也一直在筹划滴滴在港股上市。如果上市成功,那么大家可以看到财报更透明地知道滴滴有没有压榨司机劳动力。

从我对行业的了解来看,除了滴滴,小网约车平台确实没有盈利空间,接入聚合平台的成本在10%-14%之间。这部分收入可以省下来,还有企业税费。还要帮司机交社保,给司机补贴。否则产能无法保证,刺激需求也无从谈起。为什么说除了滴滴?因为滴滴的订单是最稳定的,尤其是非头部城市,司机的比例在行业内较高,滴滴本身接入聚合平台也不需要支付服务费。

第三,只把高百分比的比例降低30%以上是没有效果的。在我看来,只有将百分比降低到0.0

所谓平台,也就是垄断中介,说白了资本还是不想放弃,不想赚大钱!大于30%,下调至0;等于30%可以上升到99.99%;剩下的是0.01%。

如果等于30%,那就真的相当于客户和司机都给你打工了。我一直觉得,互联网外卖、打车、卖菜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应该收归国有,作为互联网基础设施。如果资本不同意国有化,那就直接许可制。没有牌照就下线,真正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根治资本的嗜血和嚣张!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平台作为更高级的中介,无疑给行业带来了进步,提高了透明度和效率。但是随着垄断的加剧,平台的吸血会越来越严重,钱都到中介那里去了,实际创造的价值和实际付出的钱会不舒服。久而久之,对行业弊大于利。

无论是网上叫车平台、外卖平台,还是卖房租房平台,在今天都应该被限制和规范。不能让平台转头去伤害行业本身,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中介是中介,毕竟自己不是生产者,也不是消费者。简而言之,账单透明=滴滴告诉司机你我拿了多少钱滴滴司机可以拿到更多钱乘客可以享受更优惠的乘车价格。这样,如果只把30%以上的订单减少到零,再把29.9%的订单比例增加到90%,最后,平均订单只会更差。

说白了,滴滴如何实现资本利润最大化,还会如何实现?显然不会轻易达到滴滴所期望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