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众所周知的食物,但是有多少人知道玉米在潮湿的时候会产生什么物质,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据调查,玉米受潮后会产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的毒性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是已知最强的致癌物之一。

你可以想象我们悄悄吃了多少致癌物。黄曲霉毒素无处不在,它可以通过食物、饲料和其他物品的污染进入人体,威胁人类健康。

因此,要注意食物是否变质、发霉、腐烂等。如果发现,要及时处理,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一、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主要由黄曲霉(A.flavusLink)和寄生曲霉(A.perasilicusSpeave)产生。此外,一些曲霉属、青霉属、毛霉属、镰孢菌属、根霉属、链霉菌属和放线菌属也能产生这种毒素。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广泛分布在发霉的谷物和食品中。

是温暖气候地区食品和饲料的一大隐患,所有被上述真菌污染的食品、食品和饲料都可能存在。其中,花生、玉米、棉籽及其饼粕最容易被污染,其次是小米、高粱和红薯,豆粕常被黄曲霉毒素轻度污染。

二、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黄曲霉毒素具有极强的致癌性,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可诱发肝癌。其诱发肝癌的能力比二甲基亚硝胺大75倍,是目前公认的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黄曲霉毒素含量为30?50微克/千克的低毒性,50?100ug/kg就是中毒,100?1000ug/kg剧毒。玉米湿了是有害的,其中黄曲霉素是直接导致癌症的物质。

药用特性使玉米可以安全食用,所以需要加热。当热量达到230时,黄曲霉毒素可以被完全消灭。

玉米保存时,应尽可能保存在通风、低温、干燥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