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点不是一个完整的学校。比如有一个小学,只有3年级一、二、。不是完全的小学,可以称之为教学点。教学点: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位置非常偏远。他们甚至不在村子里,而是在山里。这些学校可能只有十几个孩子,甚至不到3354人。
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障。为了进一步改变教师教育理念,提高全体教师教育思想上了一个新台阶,这学期,我们非常重视和加强教师理论和专业学习,采取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提倡写后反思,让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每一位教师身上牢牢扎根从而更有目的地指导自己的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1、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新《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师的基础近期乃至未来的教学。本学期将充分利用周六下午的业务学习时间,组织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等学科的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对各年级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评估。
强调难的教学方法等。尤其对于高一新课程的老师来说。我们采用了系统的讲座(如观看全国文章资料关于《课程标准》的解读等。).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的学习,广大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时代的节奏和重要性。
对当前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指导意义。11月,指导处组织全体教师参加《课标》笔试,合格率100%,优秀率70%以上,收到了预期效果。
2、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终身学习大众教育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本学期初,全体老师在百家讲坛集中学习充电,周校长《争当新课程改革的促进派》进行理论讲座,内容包括新课程的布局体系,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训练,受益匪浅。此外,我们还分批次、分层次组织教师观看有关新课程的理论文章资料,要求每位青年教师自学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其他教师每个月必须阅读几篇与本学科相关的论文和教学案例,写教学反思,填写自学理论表格,可以作为教师参考年度评估。
通过学习、交流、总结、反思等一系列活动。教师观念更新,知识提高,理论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二、重视讨论,改革方法,推进课程改革。
在讨论中发展,在反思中成长。这是我校对老师特别是中青年老师提出的目标。本学期非常重视各种研讨活动,每次集体备课前组织本学科骨干教师座谈,谈谈各自的教学理念;每次教研活动前,组织青年教师讲课,骨干教师点评,让每位教师都得到锻炼的机会。
1、认真组织老师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务处安排青年教师在双周一下午集体业务学习时间,自由畅谈教学思路,进行授课。骨干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和新的创意设计。返校后各班老师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备课上课。(形式类似沙龙讨论,老师们发言踊跃,效果明显。)第二,茶
同年级的老师先以学校或辅导片为单位讨论,然后指定老师写教案,再大组互相交流。为了给每个老师一个锻炼的机会,集体备课的教案一般是轮流的,必须体现老师指导活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与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其他一个人写教案的老师,一定要在备注栏详细写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和自己的上课思路。本学期各学科集体备课200多节,其中新课程集体备课占40%以上。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教师眼界开阔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增多了,老师们也愿意这么做了。
2、积极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本学期,为了稳步推进我校新课改的步伐,各科(包括秋季开学日、周末业务学习)开展了20余场大大小小的教研活动。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次教研活动前,教研室都会组织校领导、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到村孝补习学校、中心学校教研组听课,当面提出意见。实验的老师利用周六下午的业务培训时间,为所有老师开课,教导处组织了数百名好班主任和校级好班主任评课。10月下旬,我们专门邀请了市教研室的相关教研人员来校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