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日喀则市开展集中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

2020年以来,日喀则市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财产损失数额巨大,已经严重影响居民群众财产安全。为进一步提升全市各族干部群众防范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意识和能力,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日喀则市紧紧围绕“平安日喀则”建设目标任务,按照“防范为主,以打促防”的工作原则,加大“防诈”“反诈”宣传,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集中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重点宣传内容】

一、重点宣传内容

(一)宣传各级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的工作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大力宣传全国、全区、全市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的相关工作要求,明确专项行动中涉及法治宣传层面的目标任务,强化措施落实,纵深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二)宣传与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刑法、网络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及西藏自治区网络通信活动“二十禁”等内容,全面普及防范知识,提升人民群众辨识力和防范力。  

(三)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指南。一是对冒充领导熟人类、网购退款类、机票改签类、网络刷单类、办理贷款类、冒充部队领导介绍工程类、QQ类、兑换游戏点卡类、网上贷款类、网络赌博类、冒充消防类、网络介绍对象类、网上招嫖类、网络找工作租房子类、以保健为名诱骗老人钱财类、中奖类等常见电信网络诈骗作案手法进行宣传。二是大力宣传全国、全区以及我市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最新诈骗手法、识别方法及日常生活中的防范措施、注意事项。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重点群体集中宣传工作。以“九进”(进单位、企业、社区、乡村、街道、工地、校园、军营、寺庙)为载体,通过集中观看典型案例、举办法治讲座、法治文艺演出、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重点面向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个体经商户、务工人员、财会人员、老年人、师生、寺庙僧尼等群体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精准普法。

(二)开展以案释法活动。依托市、县两级“三官”普法讲师团,充分调动法官、检察官、警官开展以案释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发生在干部群众身边的电信网络诈骗真实案例进行以案释法宣传教育,力求“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不断提高干部群众识别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能力。

(三)在提供公共法律服务过程中进行宣传。以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为着眼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法律援助、律师等公共法律服务力量,积极为干部群众提供与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开展“防诈”“反诈”宣传。

(四)利用普法栏目开展宣传。市普法办邀请法官、检察官、警官做客“法治珠峰 你我同行”电视普法栏目,详细解读与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的法律法规,讲解电信诈骗案件的特点和犯罪分子的惯用手法、作案方式及识别、防范的技巧。市普法办将栏目内容刻录并发至各普法成员单位,进行广泛播放宣传。

(五)开展媒体公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结合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制,积极发挥媒体社会宣传和舆论引导优势,各级宣传、网信、广播、电视等部门在电视广播、报纸、户外媒体等各大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抖音、单位门户网站等新兴媒体刊载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公益宣传,各通信运营商向全市手机用户推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公益短信。立体化、多角度传播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知识,进一步营造“防诈”“反诈”的浓厚社会氛围。 

【活动特点和效果】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用工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要求,同时结合受骗群体的分布范围、学历层次、年龄结构等不同特征,广泛开展有针对性、有侧重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易于接受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市掀起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高潮。

(二)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全市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沟通协作,积极配合做好此次活动,发挥好职能部门作用,主动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对接、沟通等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优势、资源优势,全力以赴抓好宣传。

(三)加大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全市各级各部门充分运用报刊、电视、LED显示屏、互联网等扩大宣传,以此次宣传活动为契机,突出加强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场所的广泛宣传,在窗口服务单位、街道、社区、广场、车站、旅游景点、交通干道、集贸市场等显著部位向群众广泛宣传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相关知识,教育引导群众提升自我防范意识,形成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