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2020年4月15日是第5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北辰区部署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各单位结合疫情防控实际,积极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深入开展宪法、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核安全法以及涉及公共卫生安全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推动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重点宣传内容】
1.为什么要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2015年7月1日,《国家安全法》通过并施行,同时还将每年的4月15日设立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目的是为了集中地向社会公众传播国家安全方面的知识,便于在短时间内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让更多的社会公众接触和了解到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知识,特别是懂得如何依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和义务。同时让广大人民群众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2.公民有哪些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国家安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下列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
(2)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
(3)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
(4)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
(5)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有关军事机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6)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或者组织提供任何资助或者协助。
3.什么是生物安全?
一般来讲,生物安全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国家社会、经济、人民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它包括致病性微生物导致的重大突发传染病暴发流行、动植物疫情、外来生物入侵、生物遗传资源和人类遗传资源流失、生物恐怖袭击、生物武器威胁等。狭义的生物安全是指防范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即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风险。
【活动特点和效果】
(一)组织专题学习测试。各单位分别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和《国家安全法》《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律法规,观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警示教育宣传片,增强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组织3000余名党员干部、教师、干警开展国家安全知识线下答题活动,以考促学、以学促用,切实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抓好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工作。各学校创新工作方式,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采取“线上+线下”的宣传模式,通过线上学习讨论交流、主题“云”班会、网上思政课、微信工作群、电子屏循环播放宣传视频和宣传标语等形式,向学生、家长、教师宣传国家安全相关法律知识。组织参加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举办的网上国家安全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参与学生总人数为11763人。
(三)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各单位按照“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和《北辰区普法责任清单(修订版)》规定,切实履行普法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在农村、社区、企业的显著位置张贴海报400余张,围绕依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宣传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全区社区广场、机关单位、驻区银行网点等室内外电子显示屏集中刊播国家安全教育相关宣传标语、PPT和公益广告,掀起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知识学习宣传热潮。
(四)融媒体集合传播。在北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通过北辰普法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及时推送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刊播国家安全教育公益广告,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系列专题,发布了《一图读懂国家安全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等32篇文章,累计阅读量2万余人次,使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入人心,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