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乳山市白沙滩村加强六治融合 推动民主法治建设

自“七五”普法开展以来,乳山市白沙滩镇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六治融合、推动民主法治建设,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推动白沙滩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

【任务措施】

(一)打造“六治”社会治理新局面

一是以政治为引领,提升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着力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四讲四有”工程,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村级党支部书记是村党支部班子的带头人,也是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白沙滩村在党支部书记人选上,注重其政治素质,坚持把政治坚定、办事公道、清正廉洁、乐于奉献、群众拥护的党员选拔到岗位上来。将“廉洁自律,坚守职责,率先垂范,先民后己”确定为白沙滩村支部、村委班子建设的目标,在村党支部班子建设上,将熟悉农村工作、善谋敢干、群众公认的精兵强将充实到村级“两委”中,实现班子的优化组合。

二是以自治为基础,提升基层群众参与活力。人民群众是乡村治理的主体。要把服务群众与依靠群众结合起来,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谋划工作路径向群众问计,落实工作举措靠群众参与,衡量工作成效由群众评判。白沙滩村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和村规民约规定,鼓励人民群众为乡村发展积极提出建议,健全基层民主协商机制,村发展事项由群民代表、党员干部听取村民意见,然后在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会议上讨论决定,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实现民事民管的目标。组织专业律师、党员、群众代表、村两委干部定期进村开展调解工作,将法治力量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就地依法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帮助广大村民解答疑难,切实巩固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三是以法治为保障,提高人民群众守法意识。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深入群众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将法律服务向群众延伸,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成立社区司法服务办公室,并配备了法律顾问,深入一线开展法律服务工作,解答群众疑惑,参与案件调解,普及法律知识,打通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用法的良好风气。对重点项目、重大决策等事项实行“法务前置”,为规范村级行为、防范化解风险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是以德治为先导,提升乡村文明底蕴。村党支部提出了文化立村的理念,制定了“文化.白沙滩”行动计划,倾力打造一个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炼出“感恩、尚德、思变、实干”的白沙滩精神,“孝悌固本、发展壮本、正能育本、厚德根本”的白沙滩村训。以此作为引领村民精神追求的核心理念,并通过搭建“活动载体、空间载体、媒体载体、会议载体、提升载体和展馆载体”将这些理念由虚变实。以村妇联组织牵头,专设文艺干事组织全村的文化活动。村里将春节、正月初七、九月初九规定为全村的节庆活动日;常年坚持组织和排练广场舞和健身操,自编自导自演各种文艺节目,并走出乳山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定期开展“孝顺好儿女”“和睦好夫妻”“最美家庭”等的评选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五是以信治为动力,潜移默化提升乡村信用水平。加快乡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起涵盖信用信息归集、披露、共享、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完整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了乡村信用“红黑榜”和联合奖惩机制,实行信用准入原则,对守信良好村民开通绿色通道,享受村级服务,对违法失信主体依法予以惩戒、限制或禁入,达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效果。对村民进行信用审查,发现失信人员将告知其不享受村福利待遇,对其进行失信惩戒。医疗方面,村里免费为每位村民加入新农合,但出现失信行为,将告知其自己自费加入新农合,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提高群众对自身信用的重视程度。

六是以智治为支撑,提升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将全村划分4个网格,共配备12名网格管理人员,各自分管自己的区域,实现了全村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对队伍建设选配、运行机制、信息处置、教育培训、考核奖惩等机制进行了理顺规范。网格员搜集的民生诉求、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等信息,通过群众工作智能化管理系统数据终端(手机APP)及时上报市民生服务中心,按规范流程进行答复、分办、处置。安装摄像头,并与公安系统进行联网,安排专人进行查看,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上报,极大程度上避免了村民的财产安全问题,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二)充分实践民主,推进民主建设
    白沙滩村在创建活动中,大力宣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大力提高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开展民主监督的意识,积极实践以“四民主、三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建设形式。

一是抓好民主选举环节。白沙滩村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健全完善了党组织、村委会换届选举制度,充分保障党员和村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依程序选举产生党总支、村委会及其下属组织。2017年下半年,白沙滩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总支和村委会,两委成员的年龄、文化结构得到了优化,班子成员团结廉洁、依法开展工作、全面践行民主、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二是抓好民主决策环节。白沙滩村建立和健全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完善了党群议事会制度和一事一议制度,做到了凡是村里的大事,尤其是与村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使村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在工作中,村党总支、村委会坚持依法办事,不做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决定,不做侵犯村民权益的行为,建立了会议、重大活动和日常工作记录,将重大事项的决策和落实情况、日常工作情况记录在案。特别是与村民利益相关的决策,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并记录在案,便于群众的监督。

三是抓好民主管理环节。白沙滩村建立健全了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合法性、针对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民主性的原则,明确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村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和工作程序,以及经济管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婚姻家庭、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要求。在对村民约束方面,白沙滩村根据《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使村务管理做到行之有规、处之有据,实现村民和村委会成员自紫藤树约束、自紫藤树教育、自紫藤树管理。

四是抓好民主监督环节。白沙滩村健全完善了以村务、财务、事务公开和民主评议党员干部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成立了民主监督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向全体村民负责,具体负责监督和检查村级财务、村民自治章程及其它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建立了村务公开栏和村民联系箱,按照规定定期向群众公布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财务收支等,受理群众对村里工作的建议、意见及有关违法违纪的举报,使村里各项管理和服务行为都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推动了全村廉政建设,密切了干群关系。

(三)开展平安创建,推动法治建设

一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白沙滩村认真制定并落实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计划,健全完善了普法工作组织网络和制度,建成了法治学校和法治图书角,扎实开展村组干部学法活动,通过举办法治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咨询、办好法治宣传栏等形式,向村民宣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宣传宪法、农业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宣传农业生产与农村土地承包、家庭婚姻、计划生育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增强了村干部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村民的法律意识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二是扎实落实治理措施,推进依法治村工作。白沙滩村紧密结合本村生产、生活、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落实各项依法治理措施,首先建立了法律咨询室,健全完善了村民用法和法律援助制度,使村民能够熟悉寻求法律服务的渠道,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其次健全调解组织网络,建立了调解室,在全村强化“大调解”机制,坚持每周一排查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例会,及时解决本村各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实现了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有效预防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为村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全面强化稳控布防制度,将过细的思想工作做在前,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切实将问题消灭在基层、化解在村内。

【特点和效果】

白沙滩村在工作中坚持四民主两公开的原则,实现法治、自治有机结合,加强六治融合、推动民主法治建设,实现了“村委领导、干部拍板”向“民主理财、股东决策”转变,极大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发展的积极性,村民依法维权意识、依法维权能力大大提升,大家遵纪守法,和谐相处,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逐步形成。整个村居犯罪率明显降低,再犯率保持为“0”,社区居民矛盾纠纷化解及时,无二次调解,村级整体呈现出和谐稳定的上升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