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青岛市以“法德共进”机制为引领,将推进法德教育相结合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抓细、抓实,通过强化法德阵地建设,打造示范工程,推进普法讲堂与道德讲堂深入融合,厚植道德与法治元素,营造了良好的法德氛围,实现了较好的创建效果。为进一步营造崇德尚法的良好氛围,青岛市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坚持法律与道德相结合,秉持“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助人和、德耀岛城”的理念,着力探索“法德共进”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模式,努力蹚出一条具有青岛特色的法德共进道路。
【重点宣传内容】
(一)建立法德共进机制,倡导市民德法双修
在法治城市创建过程中,青岛市充分发挥道德的教化功能,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探索建立了“法德共进”常态化新机制,充分发挥法律与道德的规范与引导作用,努力实现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相融合,依法治市与以德治市共推进。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与落实“七五”普法规划结合起来,将法治宣传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内容,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普及率大于80%。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通过评选文明家庭、文明单位、道德模范以及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科学普及周等系列法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的规则意识和道德自律意识,推动广大市民法德双修,实现了情理法的互融互通,为在全市形成“重法厚德,法德并举”的浓厚氛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建设法德融合阵地,营造浓厚法德氛围
一是寓教于乐,将法治公园(广场)打造成“法德休闲场所”。在全市的法治文化公园(广场)中添加了道德文化元素,在公园和广场人行道两旁和水岸边设置了特色鲜明的法德常识宣传小景,在石块、木牌上雕刻书写法德格言、警句,达到“举头望法、俯首视德”的景观效果。市南区漳州路社区和平鸽法治文化广场、胶州市三里河公园、莱西市月湖公园、平度市现河公园等一批法德文化公园(广场)先后建成,使市民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法治文化和德治文化的熏陶。
二是寓教于学,将法治文化基地打造成“法德学习基地”。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青岛市法治故事、道德模范故事、依法治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内容,以墙绘和招贴的方式,在全市多处文化长廊、文化广场、法治宣传大道展示,让广大群众出门见德、抬头见法,随时随地感受法治与道德的浓厚氛围。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本地法治名人和道德名人资源,在基地中广布法治和道德内容,向广大社区居民开展宣传活动;打造法治文化胡同,把“普法漫画”、“道德典故”、“名言警句”、“文明规范”上墙,把法治素材中融入道德元素。李沧区大枣园社区法治文化基地融入本地历史名人王懿的法治、道德典故,丰富宣传内容,弘扬法德文化;莱西市由全国道德家庭模范昌德松夫妇绘制法治宣传文化墙,成为周边3所学校4000多名学生法德教育的“第二课堂”。这些阵地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法德学习场所,产生了广泛的辐射效应,调动了广大居民做遵纪守法、诚信文明市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周边的浓厚的法德文化氛围。
三是寓教于行,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打造成“法德实践课堂”。充分发挥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积极作用,将创新、文明、道德、法治理念融入到青少年参与式普法活动当中。利用现代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在全市有条件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普遍推行“模拟法庭”“我是小检察官”等各具特色的法德学习实践项目,改变了传统以“说教”为主的法德教育形式,充分调动了青少年学法明德的热情,实现了较好的法德教育效果。李沧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引进VR虚拟现实技术,让青少年体验检察官的日常工作;胶州市禁毒教育基地设立两块虚拟对话屏,通过直观模拟教唆吸毒场景,揭示毒品危害,警示人们远离毒品;平度市“蓝树谷”青少年教育基地整合法治教育资源,开设多个职业体验室,定期组织青少年参观学习,受到广泛欢迎。
(三)实施重点带动战略,夯实法德共治基础
一是积极开展“法德进机关”活动,牢固树立机关干部法德理念。把《宪法》、《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7部行政法和《刑法》部分罪名以及党纪党规作为机关干部法治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断提升机关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法治意识、拒腐防变意识,坚守道德底线、牢记法律红线、坚决不碰党纪高压线。将“依法行政、执政为民”与“提升道德修养,筑牢思想防线”紧密结合起来,各区市、市直各单位结合各自实际积极开展“我为文明城市添光彩”、“中国梦·党在心中”、“寻找身边的道德模范”等主题活动。学习廖俊波、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成为机关广大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重要内容,将遵守法纪、报效祖国、服务群众、心系百姓的种子播撒到每个机关党员干部心中,使其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
二是广泛开展“法德进校园”活动,增强中小学生法德意识。把法德结合作为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大力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主题教育活动,实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并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定期组织律师普法讲师团、“五老”志愿者队伍,到全市中小学开展“法德进校园”活动。通过青少年法德版画展出、印发宣传资料、以案释法、法德讲座、先进人物报告会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揉和在一起。在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积极宣传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为重点的道德常识,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让学生从守法、明纪、厚德等多个方面受到深刻教育,培育正直、善良、诚实、有孝心、有爱心、有忠心的道德品质,全面提升法律素质和道德修养。
三是深入开展“法德进社区、进乡村”活动,提升广大群众法德素养。坚持“上下结合、以下为重,抓基层、打基础”的思路,深入到基层,通过“以案释法”面对面、法治巡回宣讲、选树“崇德尚法”家庭、法治文艺演出等各具特色的载体,以村居普法大讲堂和道德讲堂为依托,将法律知识和道德文明传播到了千家万户。市司法局、市普法办以身作则,联合青岛市广播电视台在市南区法治文化公园开展了“法治宣传进社区‘丁一说法’面对面”活动,以“连民心、接地气、汇民意、解民忧”为目标,开展了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活动,现场共解答了200多名群众咨询的问题,把每一个案件当做法治宣传的公开课。
【活动特点和效果】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扎实推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是“七五”普法的一项重要任务。青岛市在推进法治阵地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与道德宣传阵地共同建设,法治文化元素与道德文化元素资源共存,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不断丰富、更新、扩展素材,使全市法治宣传内容始终与群众的德行相伴,更贴近群众日常生活。年均开展法治讲座、道德模范事迹报告会等“法德进机关”活动600余场次。开展“法德进校园”活动400多场次,展出法德版画140多幅,直接受教育学生达10万余人次。市南区、城阳区等区市以“送法进社区”、“阳光城阳”法治巡回宣传报告会等形式开展法德宣讲活动,提高了群众道德素养和法治思维模式。市北区开展“心手相连·法进万家”活动,面向全区选树10个“崇德尚法”好家庭,推广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家训”,将“尊老爱幼”等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基层法治文化建设中。莱西市以吕剧团为依托成立普法艺术团,将法律故事和道德故事改编成通俗易懂的吕剧、小品、歌曲等,到社区、乡村演出200余场次,观众达8多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