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互联网+法治建设”创建的目的是,以法治建设为中心,以互联网为载体,融入柴里煤矿企业特色,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法治平台,形成“线上有内容、线下有活动、线上线下互动”的法治联盟,真正实现指尖上法治建设宣传。
其次,通过多样化的法治宣传,助力企业构建合法合规的运行体系,提升风险防范应对能力,保障企业在危机面前能转危为安,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互联网+法治建设”的预期目标是,将法治建设与经营活动、生产活动等相结合,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企业发展的工作总体部署,纳入企业活动的全过程,形成法治建设与企业发展的整体联动。
【任务措施】
(一)整体规划、重点突出,打造“法治柴煤”品牌。柴里煤矿依托法治建设整体要求,融入企业的特色和亮点,推出了“法治柴煤”品牌。“法治柴煤”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法律审核为程序、以风险管控为手段、以考核评价为监督,将风险管控、合同管理、工商管理、依法维权、法治创效等经营工作与法治建设工作相融合,通过风险预警提示和风险体检实现法治建设跨部门、跨领域的融合。
1、明确责任划分,签订“法治柴煤”建设责任状。按照法治建设要求,细化任务分解,明确工作目标,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每年与各非煤公司、职能科室签订了《法治柴煤建设目标责任书》。分别从责任范围、责任内容、考核与奖惩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责任划分,通过内部办公平台进行公示,形成“法治柴煤”建设的总路线图。
2、夯实制度基础,营造“法治柴煤”建设工作浓厚氛围。下发了《2017年法治柴煤建设工作计划》、《法律纠纷案件管理办法》、《2016-2020法治建设实施五年工作方案》、《柴里煤矿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等文件,从制度上规范操作流程,强化目标落实正负激励,发挥职能协同效力,为法治柴煤品牌建设提供了理论制度支持。
3、实施“互联网+”,开展线上线下风险管控联动。在原有的“三二一”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下,引入微信、内部办公平台、OA协同办公系统、QQ群等新媒体介质,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控由线下的纸质版汇报转变为线上的沟通、交流和共享,内容涵盖了销售、采购、人力资源、环保、工农关系等多方面。
(二)夯实组织保障,开创法治柴煤五个阵地。为实现法治柴煤建设资源的共享和信息交流,采取“网格化全覆盖”模式做强法治建设阵地。秉着“全覆盖,实现阵地无空白”原则。全矿上下高度重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成立了法治建设委员会,下设政策宣传、制度建设、考核督导、合规审查、法律服务五个分会,形成了以矿主业为主,非煤公司为辅,全员参与、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
1、政策宣传阵地。总体规划“法治柴煤”建设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负责建立法律知识培训和法治宣传基地;创新普法宣传教育形式,提炼“法治柴煤”核心工作理念,围绕阶段性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辟“法治柴煤”等专栏,开展“评、比、树”活动,积极营造“法治柴煤”文化氛围,收集提炼、总结评比“法治柴煤”建设成效,做好对单位典型经验、成功案例和个人先进事迹宣传;总结“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编制“七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规划,对相关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2、制度建设阵地。总体协调推进企业合规制度建设和部门、岗位职责清单运行;组织落实对现有文件制度全面梳理;审查批准并组织实施文件制度的废、改、立工作。拟订非煤公司“三会一层”议事规则和议事范围和程序,审查批准落实“四个清单”和“一个流程图”制度,指导检查规章制度清单、职责权限清单、岗位责任清单和业务部门审核流程图建设进展情况,对相关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3、考核督导阵地。建立以责任制为总抓手的“法治柴煤”建设检查监督制度体系和标准,研究制定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依法办事考核评价办法,并纳入对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指标体系;定期组织对有关单位、部门就制度规则、业务流程和每年度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实施评估情况进行考核、检查和监督,定期或不定期通报有关工作情况和检查评估结果;重点负责落实好责任清单、问题清单、问责清单和办结清单等制度运作,加强有关问题的监督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4、合规审查阵地。对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开展专项合规检查,促进加强内部合规管理,有效识别和主动管理、防范、处置合规风险。通过法风险预警提示函的形式进行线上线下同时预警。
5、法律服务阵地。为依法治企工作提供法律政策支持;负责日常经营过程中本部门涉及的法律政策的解答、释疑。
(三)构建“互联网+”三个互动平台。将法治柴煤建设和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创新运用“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新模式,发挥互联网的集成传播作用,针对法治建设工作的新问题、新挑战,挖掘利用现有法治资源,开辟法治建设新阵地、创新法治建设形式、丰富法治建设载体。
1、推出法治柴煤电子杂志。利用iebook软件制作动态电子杂志,以视频、flash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把杂志内容以简单易懂便于识记的方式传达出去。杂志主要内容分7个版面:一是风险管理最新动态:二是维权进行时。三是一案一分析。四是新法解读。五是专业风险防控。六是经验借鉴。七是普法直通车。
2、创建“法治柴煤之窗”微信公众号。利用当下最流行、最便捷的微信载体,创建了“法治柴煤之窗”公众号,结合微信的富媒体性和零费用等特性,可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网页链接等方式,向职工推送法律法规、法律知识、风险管理经验等知识及法治柴煤重要的通知。微信公众号以法治柴煤建设为主线,以“七五”普法为重点,分设工作动态、法律风险(知识)、法律微课堂3大板块。
3、编撰法治柴煤建设小手册。秉承精简、节约、低成本的理念,将法治柴煤建设情况进行定期的总结和回顾,编撰形成了法治柴煤建设小手册,以图片信息为主,配合简短的文字介绍,全面展现了法治柴煤建设的进程。同时,借助互联网3D翻页电子书技术,实现了在移动端在线阅读。
(四)实现电子工商档案信息的共享。柴里煤矿针对主管部门和下属企业存在工商档案信息不通畅问题,利用现有的网络系统,结合电子档案管理软件,创建了“电子工商档案”。
(五)助推企业法治能力的升级。柴里煤矿始终坚持制度立矿、制度管矿,持续推进法治建设,以建设法治柴煤为主线,以法治思维为引领,以法治创效为目的,以建立完善总法律顾问制度工作体系为核心,以问题风险为导向,着眼源头治理、过程控制和责任落实,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严明责任,推进法律管理信息化,通过健全法律资源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法律管理协同联动效率,提升法治管理水平,为矿转调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特点和效果】
通过“互联网+法治建设”体系建设,实现了对各专业业务流程的全面法治管理,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源点”实施了科学的防治为我矿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是社会效益。“互联网+法治建设”体系运行,一方面使得法治建设从笼统的宏观概念转变为具体可操作的微观概念,法治建设网格更加的清晰可见,用‘两微一端’新媒体方式,让普法工作更接地气,提高了宣传时效,柴里煤矿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煤矿”、“全国煤炭系统双十佳煤矿”、“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企业文化管理典范企业”、“山东省企业管理创新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二是经济效益。1、通过利用法律手段处置诉讼案件,2017年避免损失57.55万元,2018年避免损失170万元,2019年避免损失150万元。2、2017年累计实现法治创效246.51万元,2018年累计实现法治创效357.32万元,2019年累计实现法治创效344.49万元。3、2017年案件发生率比2016年下降了30%,2018年案件发生率比2017年下降了33%,2019年案件发生率比2018年下降了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