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在兵团、师市的坚强领导下,二十五团党政主要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兵团和师市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较好完成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在全团形成了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良好法治建设工作格局。
【任务措施】
(一)聚焦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确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完成兵团、师市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梳理,并在机关政务公开公示栏上进行了公示公布工作;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聘请团法律顾问3名,推行“一连(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确保团场在重大决策制定、规范性文件审核、合同审签、法律咨询、复议诉讼等方面规范化、合法化、程序化进行;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做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支持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定期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二)聚焦做好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加大对国办意见通知的学习,根据团场机构改革,明确团场规范性文件由各部门起草后主要由团场党政工作办公室审查、审核,全面依法治团办公室、团法律顾问协助的工作制度,截至目前共清理不规范文件9份。
(三)聚焦做好行政执法工作,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团场具有行政职能和行政执法权的机关各部门、事业单位,各驻团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一是严格规范执法证件管理使用,推行“亮证执法”;二是从严把控执法全过程、各环节,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注重文明执法;三是加大推动“谁执法谁公示”制度落实,按照重大事项随时公开,一般事项定期公开原则及时、规范公示,确保政务公开、透明。四是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通过设立团长信箱、公开栏、意见箱等方式方法,以公开促公正,用老百姓“看得见”的方式打造“阳光执法”,监督行政执法人员依法用权、规范用权。截至目前团场没有发生因执法决定不准确、执法行为不文明等造成的群众来信来访案件。
(四)聚焦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团场认真学习发挥“枫桥经验”先进做法,不断完善联调联动机制,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实现小事不出连、大事不出团,矛盾不上交目标。一是发挥人民调解是化解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作用,团场在每个连队、社区各设立一个调委会,团场设立一个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了首席人民调解员命名的特色人民调解工作室——“李友平工作室”。团司法所每年组织调解员开展2次业务培训,每月由司法所发放《人民调解》杂志到各调委会进行学习交流,重点对人民调解法、劳动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调解员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推动“大调解”格局形成,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对接机制,团司法所与焉耆垦区人民法院、团派出所加强联调联动机制,对非警情矛盾纠纷和人民法院受理的发生在团辖区的案事件实现联调。截至目前,团场未发生行政复议案件。
【特点和效果】
开展“法治团场”创建活动,是师市“七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确定的一项基本工作,是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团场各项事业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团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推进法治师市、和谐师市建设,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