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诸城市举办首届城市亲子智勇法治大闯关活动

为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提升诸城人文品格、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提升亲子关系、提高孩童法律等各方面知识,诸城市司法局、诸城市关工委、诸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诸城体育事业发展中心、诸城法学会、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中心认真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突出青少年这一普法重点,于2019年5月25日-26日主办首届诸城城市亲子智勇(法治)大闯关活动。

活动设置“我爱你宪法”“交通安全你我他”“国家安全全民参与”“消防知识护安全”“禁毒知识知多少”“扫黑除恶保平安”等层层关卡,每组参赛家庭需要先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完成答题挑战才能进入下一关,活动将法律法规与趣味盎然的游戏巧妙结合,让青少年在游戏过程中自主学习法律法规,增强了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培养了其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此次活动共有1600多组家庭参与,体验式的亲子互动形式,在锻炼儿童的自身能力,提升家庭关系、培养亲子默契的同时,切实提高了参赛家庭特别是青少年的法治意识,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重点宣传内容】

(一)宪法

1、何为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宪法作为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经过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及2018年五次修改。

2、宪法规定了那些内容?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等重要内容,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3、 宪法有何作用?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保证国家权力有效运行,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的轨道上有效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在人民主权原则下,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利得到最明确和最有效的保障。

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宪法来规范和调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解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家安全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

要加强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正确把握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牢靠安全保障。

2、维护国家安全,公民和组织的义务有哪些?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六章第77条规定,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下列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2)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3)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4)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5)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有关军事机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6)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7)法律、行政法规定的其他义务。

(三)毒品常识

1、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吸食者一般是在吸食前犯罪,由于对毒品的强烈渴求,为了获取毒资而去杀人、抢劫、盗窃;而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吸食者一般由于在吸食后会出现幻觉、极度的兴奋、抑郁等精神病症状,从而导致行为失控造成暴力犯罪。

2、什么是新型毒品

所谓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是由国家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品(毒品)。

3、毒品的危害

毁灭自己:①不同的毒品摄入体内,都有各自的毒副反应及产生戒断症状,对健康形成直接而严重的损害,甚至吸毒过量以至死亡。②毒品不仅对躯体造成巨大的损害,由于毒品的生理依赖性与心理依赖性,使得吸毒者成为毒品的奴隶。

祸及家庭:一个人一旦吸毒成瘾,就会人格丧失,道德沦落,为购买毒品耗尽正当收入后,就会变卖家产、四处举债、倾家荡产、六亲不认。家中只要有了一个吸毒者,就意味着这个家庭贫穷和充满矛盾的开始。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往往就是吸毒者家庭的结局。

危害社会:①吸毒与犯罪如一对孪生兄弟。吸毒者为获毒资往往置道德、法律于不顾,越轨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生命与社会治安。②吸毒者丧失工作能力与正常生活,对吸毒者各种医疗费用,缉毒、戒毒力量的投入,药物滥用防治工作的开展,这些都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

(四)消防知识

《消防安全常识二十条》是从国家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规范和消防常识中提炼概括的,是公民应当掌握的最基本的消防知识。具体包括:

1.自觉维护公共消防安全,发现火灾迅速拨打119电话报警,消防队救火不收费。

2.发现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可拨打96119电话,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举报。  

3.不埋压、圈占、损坏、挪用、遮挡消防设施和器材。  

4.不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5.不在严禁烟火的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动用明火和吸烟。    

6.购买合格的烟花爆竹,燃放时遵守安全燃放规定,注意消防安全。    

7.家庭和单位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8.每个家庭都应制定消防安全计划,绘制逃生疏散路线图,及时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9.室内装修装饰不宜采用易燃材料。

10.正确使用电器设备,不乱接电源线,不超负荷用电,及时更换老化电器设备和线路,外出时要关闭电源开关。

11.正确使用、经常检查燃气设施和用具,发现燃气泄漏,迅速关阀门、开门窗,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12.教育儿童不玩火,将打火机和火柴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    

13.不占用、堵塞或封闭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不设置妨碍消防车通行和火灾扑救的障碍物。

14.不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不乱扔烟头。

15.学校和单位定期组织逃生疏散演练。

16.进入公共场所注意观察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记住疏散方向。

17.遇到火灾时沉着、冷静,迅速正确逃生,不贪恋财物、不乘坐电梯、不盲目跳楼。

18.必须穿过浓烟逃生时,尽量用浸湿的衣物保护头部和身体,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行。

19.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20.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毛巾衣物堵塞门缝,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活动特点和效果】

(一)多部门联合普法,丰富普法内涵

诸城市首届城市亲子智勇(法治)大闯关活动是由诸城市司法局、诸城市关工委、诸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诸城体育事业发展中心、诸城法学会、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内容涵盖宪法、交通、国家安全、消防、禁毒、扫黑除恶等多方面内容,多部门联合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为参赛家庭精心烹制了一顿“法治大餐”。

(二)与亲子互动结合,提升普法趣味性

本此活动以“闯关”的形式进行,将法律法规与趣味盎然的游戏巧妙结合,让青少年在游戏过程中自主学习法律法规,化普法于无形。

(三)关注青少年,重视亲子关系

本次普法活动,突出青少年这一重点普法对象,通过体验式的亲子互动游戏,提升家庭关系,培养孩子们对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