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小学创建于1937年,是佳木斯市最早的一所小学,近百年的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凝重与辉煌,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留下了几代一小人的坚实足迹。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中华传统文化与普法知识相结合,扎实做好学校法治宣传工作,以“学习普法知识、提高普法能力、增强普法意识、”为主题,深入开展 “小手拉大手尊法、守法、懂法、用法”普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和谐、高雅的普法教育氛围,全面提高教师、学生、家长的法治素养。
【任务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依法治校的机制
为了全面落实普法规划,市第一小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组织机构。为了切实保障法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和开展,我校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的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等。另外我们着力强化了六个体系建设,即:建立了以校长、副校长、德育主任,教务主任、大队辅导员、校外法治副校长参加的领导体系;建立了“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管理体系;建立了以班主任、部分科任教师、校外辅导员、“五老”人员(退休警官、退休法官、退休检察官、退伍军人、退休教师)、及部分学生家长组成的研究小组的教研体系;建立健全活动与课堂相互交融的实施体系;制定了以学生自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口试、笔试、网络普法知识答题相结合的检测评价体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法治宣传教育三结合体系。
(二)加强法治教育,打好依法治校的基础
1、提高认识,树立法治理念。
首先,面向全体师生强调“法治意识”,通过开展"依法执教,做新时期合格教师"大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转变思想,牢固树立全体教职工的依法治教观念。校领导班子定期进行法治学习,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现代法治理念,在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治教、依法行政的能力与水平。
2、把法治教育与日常学习相结合。
一是把法治教育与师训工作结合。学校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法治意识和水平。按照七五普法要求,组织全体教工认真学习《宪法》、新修订《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把法律知识的学习列入教师师德培训内容,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地,每月在班会课上进行一次专题法治教育课,多种形式并举,在现有的思品课、社会课中,渗透法治教育内容;通过开设法治讲座、举行法治知识竞赛、设立法治宣传月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有关法律常识,把法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从小培训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是把法治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学校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微信平台、法治长廊等宣传阵地,宣传《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校园欺凌》等教育相关法律法规,让全校师生增长法律知识。通过“法在我心中”、“与法同行”、“爱在文明美在礼仪”、校园“文明礼仪小队”等系列活动丰富了法治教育的形式。学校还开展警校共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聘请法治辅导员、民警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充分发挥法治辅导员在学生的法治教育中的作用。通过活动课、班队会、板报、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法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对学生给你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以及社会公德教育、法治教育、纪律教育、品德教育。
三是法治教育与安全教育相结合。学校制定了“平安学校”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实行校领导与安保、德育工作人员、家长安全协管员,共同参与值周值岗制度,并进行岗前法治安全教育培训。学校定期与辖区所出派进行周边环境治理,重点部位的“三防工作”有专人负责。学校与各办公室室、年级组签订“平安治理”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和任务。做到“五个”强化:强化全体教师安全意识,强化班级管理安全意识,强化值周教师安全管理意识,强化领导监督检查防范意识,强化家长安全防范意识。
(三)提高法治能力,让小手拉着大手“大步走”
学校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培养孩子健康体魄、良好生活习惯和品德行为的同时,注重引导孩子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用学生的法治习惯影响家长的法治习惯,让小手拉着大手“大步走”。
一是创办“校园模拟法庭”,开展法治实践活动。模拟法庭中的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辩护人、书记员、法警、被告等角色都由学生担任,主要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背景,组织师生和家长旁听“庭审”过程。请法院、检察院的专家对校园法庭活动进行指导。组织学生和家长参观公安局、法院、检察院、戒毒所等法治教育基地,了解相关的法律程序,以开展趣味普法游戏、职业体验等方式,进行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和家长的法治观念。
二是建好校园普法活动场所,“法治教室”、“法治教育读书角”、“法治文化长廊”。注重法治校园文化,利用现有的资源创办法治教室、法治教育读书角、法治文化长廊。学校举办法治书画展览、法治手抄报展览,让每一块墙壁会说话,让每一块墙壁都发挥润物无声的法治效果,整合学校法治宣传资源,丰富师生法治文化环境,邀请家长参与校园法治场所建设,参观建设成果,体验法治氛围,为构建“零犯罪学校”营造良好的学校、家庭法治环境,为青少年成长道路点亮一盏警示灯,为家长社会活动划定一条警示线。
三是开展普法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孩子的法治情感得到升华。开展文明风尚普法行动、文明交通行动、社区服务行动、节日特殊过行动、志愿助学行动等五项“文明法治行动”,以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组织师生到社区、街道发放法治宣传单,传播法治理念;举办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倡导“文明交通”;与市公益组织、消费者协会等部门配合,在街道、社区发放食品安全宣传单、播放相关视频,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举办“公益讲堂”活动,组织小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等一起开展学法联欢活动,使法治宣传工作由学校走入社会,用学生的法治宣传行动带动成人的自觉守法行动。
【特点和效果】
第一小学人性化、法治化的管理,优良的秩序,严谨的校风,得到全体师生员工的一致认同,依法治校已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绽放了灿烂的成功之花。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学校施教区范围内学生全部接受义务教育,无流生,在校学生犯罪率为零。几年来学校获得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省文明校园标兵、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省文明单位标兵、省中小学师德先进集体、省普法教育暨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等多项荣誉。
在今后的工作中,第一小学将以“构建和谐校园”为指引,以“法治人文管理”为着力点,在各级普法责任部门的领导下,坚定信心,扎实推进“七五”普法教育工作,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真正使法治教育成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培养人材的一项规范化的、公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