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西平县谭店中学邀请法治副校长开展扫黑除恶再宣传及禁毒教育

9月28日,西平县谭店中学召开法治教育报告会,邀请法治副校长西平县谭店派出所副所长王彬警官集中对全体师生员工讲解扫黑除恶和禁毒知识。活动当天,通过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摆放宣传展板、现场提供法律咨询等形式,重点宣传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和禁毒相关知识。据统计,此次宣传活动共摆放宣传版面6块,发放各类法律宣传资料300余份,现场解答师生咨询20余人次。

【重点宣传内容】

1.什么是“扫黑除恶”
    “扫黑除恶”一词来源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8年1月发出的《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对比过去,这次“扫黑”比“打黑”更加全面深入,是由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通知,整合多部门力量,集党和国家之力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过去“打黑”更多是从社会治安角度出发,强调点对点打击黑恶势力犯罪。这次“扫黑”是从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巩固执政基础、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在更大范围内,更全面、更深入地扫除黑恶势力,不但要打击犯罪,还要打击违法行为。
    2.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实施步骤
    一年打击遏制、两年深挖根治、三年长效长治。
    2018年,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在全社会形成对黑恶势力人人喊打的浓厚氛围。 2019年,对尚未攻克的重点案件、重点问题、重点地区集中攻坚,对己侦破的案件循线深挖、逐一见底,彻底铲除黑恶势力赖以滋生的土壤,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2020年,建立健全遏制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长效机制,取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压倒性胜利。
     3.扫黑除恶专项斗争12类重点打击行为
    (一)农村地区把持和操纵基层政权、侵吞农村集体财产的“黑村官”及幕后推手;横行乡里或利用家族、宗族、宗族势力称霸一方的“村霸乡霸”;采取贿赂、暴力、欺骗、威胁等手段干扰破坏农村基层换届选举的黑恶势力,以各种名义在征地租地过程中煽动群众闹事、组织策划群体性上访的黑恶势力;
    (二)强占各类农贸市场,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敲诈勒索、聚众滋事,侵害群众利益的各类“菜霸”“行霸”“市霸”等黑恶势力;
    (三)在建筑工程、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等领域强揽工程、强立债权、恶意竞标、强迫交易、非法垄断经营、收取“保护费”破坏经济秩序的黑恶势力;
    (四)群众反映强烈的涉嫌高利贷非法讨债,以及采取故意伤害、非法拘禁、威胁恐吓等手段暴力讨债,或插手经济纠纷的“讨债公司”、“地下出警队”、“职业医闹”等黑恶势力;
    (五)在乡村、城郊、居民社区、娱乐场所,有组织地从事涉“黄、赌、毒、枪”的违法犯罪活动,严重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的黑恶势力;
    (六)对矿产资源进行私挖滥采和组织渔船非法捕捞的违法行为,以及在滩涂养殖中由于划地为界、码头“扒皮”等行为滋生的矿霸、船霸、渔霸等流氓恶势力;
    (七)由黑恶势力操控的黑导游,及其引发的强买强卖、寻衅滋事、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活动;
    (八)以高薪引诱招募人员实施欺骗、设施勒索、强迫劳动等违法犯罪活动;
    (九)拉帮结派、寻衅滋事、打架斗殴、强拿硬要、称王称霸等破坏一方秩序带有黑恶势力性质的帮派势力;
    (十)组织或雇佣网络“水军”在网上威胁、恐吓、侮辱、诽谤、滋扰的黑恶势力;
    (十一)涉砂涉矿、阻工闹事、强揽工程等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黑恶势力性质违法犯罪行为;
    (十二)其他涉黑恶违法犯罪线索。
    4.禁毒
    ⑴什么是毒品?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⑵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十二个字。①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②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③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④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⑶禁毒,父母能做什么?
    青少年是预防吸毒的重点人群,防范工作要从父母做起:
    ——给予孩子尊重和关爱。经常沟通,讨论孩子的行为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忙于学校活动、体育运动、业余爱好和社区活动的青少年滥用药物的可能性较小。
    ——以身作则,父母首先不能沾染毒品,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从自己身上学习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
    ——父母要了解毒品危害,提高药物安全意识,成为子女拒绝毒品的老师。可以与孩子讨论一些吸毒个案,共同探讨青少年滥用合成毒品的原因,分析青少年以吸毒寻求刺激、快感的利弊,想一想有效的拒绝技巧,从而降低孩子误入吸毒陷阱的风险,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认识孩子的朋友和他们的父母,便于家长间随时沟通,商讨毒品预防问题。
    ——教育孩子慎交朋友。不接受陌生人的礼物。
    ——教育孩子正确把握好奇心,学会通过正确的途径排解压力和不良情绪。
    ——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采取民主商定的方法,不断完善一些必要的家规和准则,家庭成员相互监督。不要让孩子吸烟。
    ——尽量让孩子少去治安复杂的场所。
    ——关注孩子学习、生活状况,警觉性格和行为的异常表现。
    ——注意保管家里常备药品,教育孩子遵照医嘱,合理用药。
    ——当发现孩子有吸毒行为时,要保持冷静,以谅解的态度与孩子倾谈,耐心了解吸毒状况,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好长期戒毒治疗的准备。要尽早寻求社会资源的支持,如合适的社区资源、医疗机构、戒毒中心、禁毒部门,通过专业的教育和治疗手段帮助孩子走出滥用药物的阴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活动特点和效果】

1.清晰定位,贴近师生。法治宣传内容以全校师生员工为主要受众,针对扫黑除恶以及禁毒等相关问题,以发放宣传资料、摆放展板、召开主题班会、现场咨询等师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法治宣传,便于师生员工对宣传内容的理解,深化全社会法治观念的形成。
    2.聚焦热点,针对性强。聚焦中央部署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禁毒这两项当前热点问题,让全校师生对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禁毒的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入手,让全社会参与进来,稳步推进扫黑除恶和禁毒斗争的开展,从根源上消除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事件。
    3.问题导向,注重实效。在法治宣传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师生现有法治问题的收集和了解,针对发现的问题开展法治宣传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