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神池县龙泉镇荣庄子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案例

荣庄子村位于神池县城东3.5公里,全村在册户藉人口170户40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9户203人,党员24名。截止2020年,村集体收入45万余元。耕地面积4800余亩,人均10亩地。近年来,荣庄子高度重视民主法治工作,成立综治中心、矛盾调解委员会、“七五普法”领导组、“三零”创建办公室、法治宣传队等,先后被评为“神池县三零创建先进村”“七五普法先进村”“忻州市文明村”,在推广民主法治工作中,荣庄子村党支部发挥统筹作用,提出“六位一体”同步推进的工作思路,通过强党建、讲民主、促法治,将民主法治工作做细,做实。

【任务措施】

(一)坚持党建引领

荣庄子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 “三字真经”强“三基”,“八明”破解“八难”党建工作思路,以支部为引领,24名党员积极响应、做表率,有序开展合并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理论学习、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层党建制度,并针对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的实际,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工程,对无职党员进行了民主法治宣传工作定岗设位,使他们各尽其能,对流动党员推送微学、送学制度,从制度上加强政治领导,从而把法治建设落实到全村各项工作、各种活动之中。一是推行党员承诺践诺,开展“党员联户”法治宣传行动,实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党员+村民”三角形宣传工作法。明确责任,切实发挥党员在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的领导作用。二是戴党徽、亮身份,展现先锋形象,发挥表率作用,加强调解中心力量,引领社会风气,搭建党员与群众“连心桥”。调解委员会由村干部和无职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员,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发挥民间调解优势,解决民间矛盾纠纷。

(二)坚持讲民主促法治

一是共同制定村规民约,从思想上、行为上让村规民约把群众先规范起来。村规民约的制定过程,是村民对村级公共事务管理参与的过程,同时也是农村社会各阶层利益和阶层意愿充分表达的过程。村民广泛参与作出的公共决策,能够真实反映村民的意愿和要求,体现农村基层政治的发展和村治运作的民主化,能够有效降低治理成本和提高农村管理运行效率。二是解决具体困难、依法化解矛盾纠纷,聘请龙泉镇司法站站长白丽娟担任我村司法调解员,全村实现了“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同时发挥村内“法律明白人”的作用,紧密配合,协同开展工作。2020年4月13日被县委授予“三零”创建示范村。三是充分发挥“四议两公开”议事等公开公示制度作用,坚持民主评议、依法治理。围绕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以及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经常性的专项法治宣传和整治工作,保障荣庄子村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坚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始终坚持把村民学法放在重要位置,建立村两委集体学法用法情况考核制度,保证学法落到实处。2020年村两委成员重点学习了《宪法》《行政法》《物权法》等内容,结合“法律进村”和“送法下村”活动,设立法律咨询台,向村民宣传法律知识,内容涉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婚姻法》《劳动合同法》《烟草专卖法》等法律法规和艾滋病防治知识及反邪教宣传。建立法治书籍阅览室,配置法律图书,免费对村民开放,使村民真正养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严格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开通第一书记广播站,广播宣传法治知识、各项政策。广播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述,把法治知识、各项政策传达给听众,对于文化程度偏低的农民而言,大大加强了其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特点和效果】

学法才能懂法,懂法才能用法,才能维护自身的权益。荣庄子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构建和谐社会,通过“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创建活动,全村村民特别是村干部的法律素质得到提高,村干部能够自觉、比较熟悉地运用法律手段做好各项事务的管理工作,从而做到学法、懂法、守法,充分运用法治手段,解决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

一是经中心村党支部与党小组共同研究、就民主法治工作提出“六位一体”工作法。即综治工作、矛盾调解工作、扫黑除恶工作、扫黄打非工作、三零创建工作、民主法治工作同步开展,达到各项工作有机结合,相互增益的效果。

二是根据“三零”创建工作经验,开展“十户联普”行动,具体做法是把全村分为四个普法片区,十户为一片区,每个片普由村两委、在村党员、大学生为小组长,龙泉镇司法站站长白丽娟为组长,开展普法活动,达到片区内部自学,外部互普的效果。

三是成立民主法治宣传队,由村两委、在村党员、大学生组成,设立党员先锋岗,让民主法治工作有骨干,并带动更多的村民学法明法。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橱窗等阵地开展好村民的法治宣传教育,推动法治教育家庭化、经常化,组织村民学习不同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村民的法律素质,推动荣庄子村形成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