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寿光市: “村村响大喇叭” 成为法治宣传教育的“硬核”力量

山东省寿光市是典型的农业人口大市,农村人口多,乡村地域广,基层痛点难点问题凸显;而普法人员不足,无法做到面对面开展法治宣传到户到人……如何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精准的农村普法平台,加快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解决当前乡村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出问题,对寿光市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

为此,寿光市司法局主动顺应群众期盼,创新工作理念,充分发挥村村响大喇叭贴近群众、直通基层的优势,开辟了法治宣传教育的新途径,把扫黑除恶、电信诈骗、婚姻家庭、侵权责任等与居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间断的送到村里村外、田间地头、游园广场等场所,让基层群众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忙碌中,茶余饭后休闲时都能够收听、学习与自己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政策信息,从而实现法治宣传覆盖到点、宣传到户,真正把“大喇叭”这一老古董玩出了“新花样”,有效提升了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重点宣传内容】

(一)全覆盖宣传,法治大喇叭定点“亮嗓”。结合菜乡特点,联合寿光电台开设《每天学法5分钟》《每周学法时间》等专题法治栏目,依托“村村响大喇叭”,固定时段播放政策解读、法律常识等内容,3000余个大喇叭覆盖全市城市社区、975个行政村、广场、公园(游园)等地,形成了辐射全市的法治宣传教育广播平台。2018年4月至今,已录制法治音频156期,在村村响大喇叭播出720余次。

(二)接地气表达,以案释法“声”入民心。邀请律师针对社会热点和老百姓身边典型案例开展及时权威的法律解读,以案释法,通过讲法律故事的方式,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让老百姓听的懂、记得住、用的上。同时,将经典案例、惠农政策、治安防范、防火防盗等法律常识通过广播迅速传达到群众中去,解决了部分群众文化水平不高,对智能手机、电脑鲜有接触的学法短板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知晓率。

(三)多媒体呈现,普法宣传“活”“动”起来。充分发挥媒体的辐射作用和新媒体的影响力,将法治大喇叭音频及文案在“法治寿光”微信公众号同步刊发,引导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在镇村“法律顾问在您身边”微信交流群转发,同时在《寿光日报》法在身边专栏进行宣传。尤其是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寿光市司法局联合电台特别录制了《疫情防控法律法规须知》专题音频,在电台FM91.3黄金时段、村村响大喇叭重复播出,其中4期被“学习强国”平台收录。

【活动特点和效果】

一是主动顺应群众期盼。坚持把群众需求作为每期广播的核心内容,进行精心录制编辑。在栏目设置上,突出法治宣传教育内容,开辟了防范电信诈骗、禁毒小知识、扫黑除恶、新法速递、法律咨询、以案释法、国家安全教育、疫情防控、民法典知识等不同板块,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广大农村群众传播法律法规知识,让老百姓耳边时刻响着法律法规,心中时刻装着法律法规,使农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现在,“村村响大喇叭”已成为农村普法宣传的硬核力量。

二是实现“点单式”普法。“村村响”大喇叭按照不同季节、不同时间节点、不同地域确定宣传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进行宣传。宣传内容结合法治乡村建设和社会治安特点,穿插播放防火防盗、家庭安全、健康保健等小常识,既生动形象地宣传了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又为群众的日常生活、财产安全提供了必要的帮助和警示,受到居民欢迎。

三是推动普法责任制落实。2017年,寿光市积极推动建立“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构建全市各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利用“村村响大喇叭”进行法治宣传教育,为进一步推动落实普法责任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通过征集各部门单位的普法广播节目,利用“村村响”把寿光市各部门单位的普法宣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把宣传力度汇集起来,丰富了节目内容,放大了宣传效果,群众十分认可。同时,群众遇到困难能第一时间寻找解决的单位,方便了群众办事。

如今,“村村响大喇叭”俨然已成为寿光市传播党的惠民政策、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课堂”和平安建设、社会维稳的“传播站”。大喇叭普及了知识,凝聚了人心,净化了民风,引领社会新风尚,为实村振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下一步,寿光市司法局还将把法治大喇叭的内容通过情景剧、微视频的形式进一步呈现,在抖音号、快手等新媒体刊发,努力构建有声有像、图文并茂,抬头可见、触手可及的立体化法治宣传教育平台,进一步提高全市干部群众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