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2017年以来,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提升广大市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坚定公民法治信仰,活跃辖区社区法治文化生活,石家庄市桥西区南长街道办事处在辖区9个社区全部设立了“社区律师工作站”,并以石家庄市桥西区经八条社区为示范点,重点打造法治主题公园,在社区党组织的带领下,搭建线上线下平台,优化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功能,成为参与社会基层治理的新力量。

南长街道全力打造法治社区 推进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任务措施】

(一)建立社区律师工作站,提供家庭律师服务

依托社区律师工作站和桥西区党建云平台,整合资源,拓宽渠道,线上线下同向发力,提升法律服务质量,助力和谐、法治社区。

一是在社区设立社区律师工作站,安排律师常驻,为辖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积极协助居委会开展法律纠纷调解、普法宣传等工作,推动构建多元化纠纷调解和普法宣传体系。工作站的服务模式为:社区居委会为驻站律师开展服务提供固定办公场地和必要办公条件,并安排专人对接驻站律师工作;律师事务所派遣律师常态化进驻工作站,为辖区居民面对面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积极协助居委会开展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普法宣传等相关工作。工作站为公益性质,站内全部服务均为免费。

二是线上互动,打造社区律师工作“新阵地”。依托“桥西云社区”,社区律师全面进驻居民网格群,成立线上“咨询室”,精准对接居民的需求,及时开展专业法律服务,受理解答各类咨询。在云社区“普法微课堂”网上问答说法板块,组织法律知识爱好者互动交流,征集群众感兴趣、有需求的法律问题,由律师进行解答,突出案例化、短时长、高频次的解答方式,为广大居民提供精准普法服务。

(二)建设法治主题公园,普法教育润物无声

在经八条社区律师工作站所在地联邦名都小区创建文化氛围浓郁的法治主题公园。主题公园融法于景、寓教于乐,涵盖了“十九大精神”“法律知识”“法治名人”“法治格言”等内容板块,使居民在休憩、游玩的同时学习法律知识,体会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得感受到宪法法律至上、公平正义、知法守法等法治精神的熏陶,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开辟了一方社区普法教育的新天地。依托法治主题公园宣传阵地,社区律师工作站不定期在广场举办法律咨询、法治讲堂、律师调解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免费法律服务,将基层法治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的社区民众,着力打造高质量的基层法律服务品牌。

(三)严格规范程序内容,律师协助基层综合执法

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街道创新社会参与机制,与律师事务所达成协议,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让工作站律师参与综合执法工作,为街道提供专业化法律服务。

一是对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武装”。针对街道和社区干部、综合执法队员专业法律知识不足、依法行政能力不强等问题,邀请社区专业律师不定期开展法律法规、执法知识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二是对日常工作开展“法律体检”。在开展城市管理、拆违、环保执法等工作时,邀请社区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对相关事件的法律条文进行解读,对执法程序、方式、案卷进行把关。针对在社区合法合规执法过程中拒不配合的执法对象,由律师团队提供专业建议,依法合规推进执法工作,达到提高效率、防范法律风险的效果。

【特点和效果】

通过扎实推进“法治社区”创建工作,南长街道形成“法律进社区”全覆盖的工作效果,辖区居民享受到身边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办事处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综合执法工作程序进一步规范,效能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了尊崇法治、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为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和谐社区贡献了力量。

一是普法宣传进社区。组织社区内的流动普法点,举办各类法律咨询活动,向群众发放法律宣传资料,为社区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问题解答。张贴普法公告牌,定期张贴普法公告,每两周组织普法知识课堂,加强普法宣传,进一步巩固了社区普法工作的效果。

二是法律服务进家庭。重点围绕残疾人保障、劳动争议、家庭矛盾纠纷、房屋动回迁纠纷、经济合同引发的债务纠纷等问题,针对不同案例,提供相对应的法律服务。制定了规范、详尽的法律援助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建立社区法律服务咨询接待站和法律援助圈,使案件的受理、审查、上报简单规范,为群众提供了便民法律服务。

三是法律咨询进线上。通过桥西云平台、律师工作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辖区居民推送普法文章;设立了网上问答说法板块,居民可以将自己的问题进行留言,由专业的律师团队为其解答问题。

四是法律服务进机关。与南长街道办事处合作,对辖区内的民事调解员进行培训,增强民事调解员的法律专业知识,增强工作水平。配合南长街道办事处,参与疑难信访隐患化解、拆迁项目纠纷调解、宪法学习宣传活动、社区“两委”换届、综合执法改革等各项工作,有力协助基层政府依法开展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