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青州市“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自2016年启动以来,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全面弘扬法治精神,为全市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青州市先后荣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全省‘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暨山东省法治宣传教育月’主题宣传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
【重点宣传内容】
(一)健全机制,加强保障,绘制路线开新局。青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七五”普法,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制定并由市人大审议通过《青州市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和《青州市2016-2020年依法治市规划》,将法治宣传教育列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和精神文明创建考核内容,按人均0.5元的标准落实普法经费。成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并成立执法、司法以及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全市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政府实施、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二)突出重点,多措并举,专题普法惠民生。“七五”普法以来,青州市各级各部门单位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积极服务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扫黑除恶等中心工作,按照省、潍坊市部署安排,结合我市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积极推进普法工作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宪法和民法典宣传更加深入。通过开展宪法宣誓、集体签名、专题讲座、晨读宪法等活动,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全覆盖。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市政府常务会议分别进行民法典专题学习;广泛开展“民法典十进”,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实施《民法典》的浓厚氛围。广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开展“疫情防控,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活动,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和良好舆论环境。紧紧围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组织律师宣讲团开展“法治引航,助力民营企业”普法宣讲。突出服务民生,与乡村振兴、精准脱贫、道路交通、食药安全、禁毒戒毒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七五”普法期间,全市共开展法治宣传活动500余场次,编印普法宣传资料10万余份。
(三)抓住重点,精准普法,普法润心细无声。制定并贯彻落实《青州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办法》《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充分利用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和党委(党组)扩大会等适当时机,结合会议议题学习重点法律法规。把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为党校必修课程,把法治教育纳入党校主体班次教学内容。成立普法讲师团,在全市机关单位和各镇街开展“订单式”巡讲。切实抓好青少年法治教育,为全市中小学校全部配备法治校长,落实“六个一”工作职责。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宣讲团,举办“成长路上,与法同行”巡讲、巡展。连续五年举办“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在校青少年共2万人次参与活动。
(四)突出特色,以点带面,落实责任出实招。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在大力宣传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法律法规的同时,积极参与中心工作,使普法工作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步进行、共同发力。制定并落实《关于推进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意见》,充分利用各类普法节点,组织协调普法成员单位、各镇街广泛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组建公益普法骑行队,每月开展两次“普法赶大集”活动,重点宣传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组织开展网上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累计参与答题人数20万人次。在全市开展公益法治电影巡展2000场,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
(五)精心设计,丰富载体,法治文化激活力。深化各级普法示范点创建,相关部门单位结合各自职能打造出青州市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农村基层干部廉政教育基地、南燕都小区等一大批覆盖城乡、设置合理、便捷民众的法治文化基地。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相结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1+N”(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法治农民画、微小说、微视频等形式组织创作一批反映其内容的多形态法治文艺作品)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和宣传活动,不断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与法同行》《普法时间》等栏目,每周播出一期,市直部门单位宣传解读50多部法律法规。在《青州通讯》开设专栏,定期刊登法治动态、及时宣传新法新规,面向市民普及法律知识。
(六)普治并举,学用结合,社会治理见实效。以严格依法行政、确保司法公正为重点,广泛持续开展法治县(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法治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深入开展。全市现有王坟镇侯王村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弥河镇大关营村等8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王府街道王府社区等35个“潍坊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以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为抓手,深入开展以司法和行政执法领域为重点的行业依法治理,将各项执法活动纳入法治化轨道。健全监督机制,组织行政执法监督员开展执法监督工作,以“听汇报、问情况、看现场、评案卷”的方式,全方位督查“三项制度”落实情况。以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载体,不断推进基层社会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构建市、镇、村三级调解网络体系,助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人民调解成功率保持在98%以上。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镇街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实现全覆盖,法律服务团队驻点服务、入户服务、按需服务,引导群众养成崇法循法行动自觉,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
【活动特点和效果】
紧抓制度设计,强化安排部署,夯实七五普法工作根基;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专题普法,在全市营造良好法治氛围;以领导干部和青少年等群体为重点对象,培育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风尚;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形成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社会参与的全民普法大格局;以点带面,丰富各类载体,更好满足群众法治文化需求;普治并举,学用结合,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