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积极推进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工作,满足干部多元化法治需求,探索创新了精细化学法和差异化考法的模式,有效解决了学法对象“不主动”、学习内容“不精细”、考试范围“一刀切”、学法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切实提高了学法考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提升了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山东聊城积极探索国家工作人员 精细化学法和差异化考法新模式

【任务措施】

一是实行精细化学法。“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工作开展中,按照“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要求,以执法单位为重点对象,要求所有行政执法主体单位(系统)全员学习。学习内容分为基础法律知识和专业法律知识两部分,其中基础法律知识主要包括宪法、民法典等基本法律法规,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行政法规;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经济法律法规;规范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专业法律知识主要由各部门(单位)根据执法依据的专业法律法规,结合执法工作开展自行制定,实现学以致用。通过学习内容的精细化,实行因人施训、分类施教,实现了学法对象的精准化,切实提高了执法单位和学法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了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严格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实施差异化考法。坚持以考促学,在考法过程中,针对不同执法主体单位,组织差异化试卷进行分类精准考试。考试试题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判断题,根据学法内容,分为基础法律部分和专业法律部分,按照基础法律知识题库抽取30%,专业法律知识题库抽取70%的比例分别组成差异化试卷。考试形式采用机考,所有考题根据提前设定好的规则从中随机抽取,实现智能组卷,自动评分。为防止作弊,设置抽卷间隔,防止刷题,越过难题;实行提前交卷锁定,确保考试内容保密性;试卷的题目、答案顺序随机显示,试卷答题记录自动保存,防止停电或机器异常影响考试结果。设置多次考试机会,自动取最高分数作为考法最终成绩。确保考试的客观性、公正性、实时性和准确性。为保证学习效果,将考试与学时绑定,有效监督和保证学习时间及学习效果,只有完成指定学时的课程时,才可参加正式考试。自2020年6月至9月,聊城利用4个月的时间,将全市35个行政执法主体系统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对300余家单位的20000余名国家工作人员全部进行差异化考试,同时强化结果运用,对参考人员数量、参考率及合格率等进行统计并通报,将其作为“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将在全市所有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全面推行。

三是实现信息化保障。从“五五”普法到“七五”普法,聊城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工作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和蜕变,走出了一条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破解学法考法难题的科学发展之路。在全省率先研发了集电脑、微信、手机APP于一体的全媒体学法考法网络平台,摆脱了传统学习受时间、空间的条件限制,将学法时间化整为零,有效地整合“碎片时间”,实现随时随地在线学法。节省了组织书面考试、评卷、成绩统计等方面所花费的大量人力和物力,大大提高了考试工作的效率。与以往传统纸质学法和考试模式相比,不仅更加方便、快捷,还能够确保考试更加客观、公正、精准,具备了规范管理、真学真考、提高效率、节约资源等明显优势。为确保考试的真实性和严肃性,考试时要求电脑安装摄像头,考试过程中随机抓拍参考人员头像照片,并对登记照片进行比对,杜绝替考现象。平台在学习和考试中进行智能数据汇总与分析,随时掌握学员学习情况,对学员的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进行自动分析,及时发现学员薄弱环节及易错题目,及时反馈给其本人。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所有参考人员的考试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学法的薄弱点和法律需求点,为普法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特点和效果】

截至2020年,聊城市已连续13年组织国家工作人员普法考试,并实现了“三个率先”,即:在全省率先组织全市县级领导干部集中考法,率先推行领导干部全媒体学法考法,率先实行县级领导干部普法考试成绩统一登记和通报制度,目前领导干部普法考试考核已实现信息化、制度化、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