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冠山镇城里街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案例

冠山镇城里街村地处平定县城中心,毗邻东关、南关、西关三村,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较好,是典型的城中村。全村土地面积共174.34亩,其中耕地面积86.86亩。辖18个网格,现有村民759户1652人,辖区内居住的外来人口2万余人,党员59名(其中女党员13人,60岁以上党员39人),村民代表21人(其中女性代表8人),支村两委交叉任职,共4人。2018年10月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1593人。曾获得省级“文明村”、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市级“最美巾帼奋斗集体”、县级“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城里街存以各项示范点构建为契机,通过健全村民自治组织、规范民主选举、扎实民主管理、推进民主监督、深化法治宣传教育等多种有效途径,极大地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形成了各项工作民主化、法治化和规范化的良好局面,民主法治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任务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促进城里组织建设制度化
    一是整合基础组织,强化领导机制。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不断夯实民主基础。2015年城里街党支部与评梅社区党支部、嘉河社区党支部、名邦公司党支部、锦茂公司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经冠山镇党委批准,成立了村、社区、非公企业联建的城里街党总支。村、社区、企业的党员同学习、同活动,形成了“六联共建”的“大党建”格局和特色党建模式,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加强,村民、居民和睦相处,社会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的档次,促进了村、社区和企业的和谐共享同步发展。通过建设开放式党性教育基地等方式,使基层党组织更有活力、党员更有动力,整体带动基层党建质量和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先后荣获山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阳泉市第一批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首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平定县党性教育基地之一等荣誉称号。

二是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运行机制。城里街村首先从建章立制入手,把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轨道。制定了城里街存“36字居民公约”、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民主议事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重大决策法律咨询制度、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使全村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按照规章制度要求,2019年7月,严格规范了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工作会议记录等;核实了2016年以来党员收入情况和缴纳党费情况,并补缴党费275元;党内警告处分因饮酒驾驶的某名党员,城里街党支部召开专题会议,以案说法进行警示教育,切实增强了党员的纪律观念和守法观念。

(二)围绕“四个民主”,提升城里民主建设规范化

一是坚持民主选举,提高科学式管理。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扩大基层民主,实现村民自治的有力举措。村委会干部要求有相对广泛和扎实的群众基础与社会基础,在群众中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2017年以来,城里街以公开、公平、竞争的民主原则,采取差额选举、秘密写票方式,依法换届选举,通过民主直选产生村委会干部,为城里街民主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坚持民主决策,保障民主式管理。为增强村民法治观念,提高民主意识,积极开展依法治理、民主决策。城里街实行网格化管理,细分为18个网格,实行网格员包户制,使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2019年7月,成立了老窦调解室,调解成功案例10余起,做到了民事调解小矛盾不出组,大矛盾不出村。村治安和治保网络健全,职责明确,村建有警务室,2020年8月,公安局下派两名警务人员入驻城里街。在综合治理上,围绕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以及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环境卫生工作,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保障行政村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如北城巷人居环境亟待改善问题,城里街总体规划、集中打造,1个月内,拆除旱厕4座、垃圾池2处、危险线杆3根,修建水冲式公厕1座,摆放分类垃圾桶10个。另外,通过改造旱厕44座并成功验收,以及美化墙体、整改线路等具体行动,使北城巷成为独具特色的县城主要巷道之一,有效提升县城北大门形象,巩固了城里街省级文明村创建成果。

三是坚持民主监督,推动透明式管理。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保证。城里街通过规范和深化村务公开,把重大村务、财务作为监督的重点,组织群众对村级财务收支、重大村务决策执行情况以及村干部依法办事情况进行监督。为了管好财务,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每月定期审帐目,对所有支出单据,必须依次由经手人签字、会计注明用途并签字、村委会主任审批签章。这一系列的制度运行,使村民清楚关系自身利益的大事,提高了村务法治化管理水平。同时,为了民主监督切实有效,设立了意见箱,设定公示栏,广大干部依法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三)依托法治教育,确保城里法治建设长效化

城里街村以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培训服务为切入点,不断提高村民法律素质, 营造良好的法治乡村环境。2019年7月,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融入党建、监督、宣传、综治、工青武妇、信息采集、公共服务等工作职能,形成了多网合一、信息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村级管理新格局。如低保复审期间,网格员分区走访,按照政策要求,详细了解家庭信息,核实出已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25户47人;疫情防控工作中,网格员成为政策宣传员、疫情排查员、卡点检测员、后勤保障员,实现疫情精准防控和网格基础工作有效融合、同步提升。

【特点和效果】

(一)抓村级党建,为民主法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辖区各类重要组织成立党总支,通过“六联共建”的“大党建”、开放式党性教育基地等方式,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整体带动基层党建质量和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二)抓制度建设,促进村级管理规范化、法治化。村居民公约、自治章程、民主议事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重大决策法律咨询制度、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使村级管理有章可循。

(三)抓法治教育,促进村民民主法治意识提高。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融政策、法律宣传于服务全过程,取得村民信任同时,润物无声中村民学到了法律知识。

(四)抓民主建设,促进村民自治落实。“四个民主”的规范执行,让村民真正成为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