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推动周村区普法宣传品牌化、规范化、特色化发展,扩大周村普法宣传号召力和影响力,2018年以来,我区创新提出“一线三点五支撑”法治文化品牌并在普法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多点发力、纵横交错、全面覆盖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体系,2019年周村区被表彰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区,为打造法治山东金招牌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任务措施】
(一)一线为轴,链接法治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历史传承”
“一线”即以弘扬周村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为一条“时间轴”,将周村传统文化中的崇德重义、诚实守信的价值准则与现代文明中的崇德尚法、诚信友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键链接”,推动法治文化与周村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不断加强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政府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引导诚信社会建设。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形成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的社会氛围。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加强执法监督,健全完善“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法治周村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
(二)三点为据,固化法治文明与道德文明的“阵地堡垒”
“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周村区大力推进“个十百千”法治文化基地建设,先后建成区级法治文化公园3处、法治文化广场60处、法治文化一条街284条、法治文化书屋143处,形成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法治文化建设全覆盖。其中,以区级天香法治文化公园、人民公园和周村古商城“三点”为阵地引领,坚持“一镇办一特色、一村居一亮点、一部门一品牌”的原则,凸显主题、注重实效,梯次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多点开花。法治文化公园中“法”与“景”互映。对区级天香法治文化公园进行升级改造,结合周村丝绸文化与鲁商文化进行原创设计,通过随处可见的法治文化元素,达到“景”中有“法”,“法”“景”互映的宣传效果。法治教育基地中“法”与“德”相融。在各镇(街道)和村(社区)建设各类法德文化广场,将法治元素与村规民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将崇德尚法的精神文明送到百姓家门口。法治宣传阵地中“法”与“治”并举。在大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基础上,更要用好法治文化阵地,切实发挥阵地的宣传堡垒作用,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和“体验式”学法活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效果。
(三)五大支撑,架起弘扬法治和传承文明的“精神高地”
法治文化品牌创建,不光有外延,更应该有内涵。周村区通过谁执法谁普法、法治文艺作品创作、法治文化研究、多媒体普法和法治创建为五大支撑,构建层次多元、立体直观的法治文化品牌形象。压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梳理编制全区普法责任清单,进一步密集“普法点”;健全对内对外双向普法工作机制,构建上下贯通、协同推进的“普法线”;推动各普法责任制单位在日常履职过程中不断推进普法实践创新,形成全域覆盖的“普法网”。做好法治文艺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充分挖掘基层司法队伍创作才能,创作出《我为基层司法行政“代言”》《调解趣闻》《金周梦·宪法说》等法治文化作品。开展法治书法笔会、法治文化惠民专场演出等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弘扬法治文明“正能量”。深化法治文化调查研究。结合我区鲁商发源地的地域文化优势,2018年举办庆祝第五个国家宪法日暨“厚道鲁商 与法同行”座谈会,撰写《浅论鲁商文化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调研文章,打造正阳路小学齐鲁法治文化博物馆,通过一些“老物件儿”展现法治周村“新风采”。2019年正阳路小学被命名为齐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多媒体线上线下立体普法。充分发挥报纸、电台等传统媒体作用的同时,创新搭建“互联网+法治宣传”新媒体普法平台,发挥微信、网站、抖音等新媒体作用,以网络直播、线上开讲、云端普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面传递普法“好声音”。法治创建激发依法治理内生动力。积极开展法治创建活动,周村区被命名为全省法治创建先进区,张楼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南谢村被命名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周村区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五式”工作法被列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项目,进一步促进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向纵深发展。
【特点和效果】
一是法治文化与地域文化相互成就。周村号称“天下第一村”,有“千年古城、东方商都”的美誉,鲁商文化、丝绸文化均在此发源并传承千年。周村地域文化中的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等文化传承对促进法治政府建设、诚信社会建设以及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有重要意义,同时周村法治文化的发展对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打造城市品牌形象起促进作用。
二是法治文化与阵地建设相辅相成。周村在打造法治文化阵地时,注重突出地域特色。在王村镇和南郊镇山头村建设自然资源法德文化广场,将宪法、自然资源法律法规和道德文化,传统文化等融为一体;在张楼村、南谢村等建设法德文化广场,将法治元素与村规民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将崇德尚法的精神文明送到百姓家门口;在韩家窝、皇住村等打造乡村旅游新景点,将党的建设与依法治国理念等元素点缀其中,成为美丽乡村里的文明新风尚。
三是法治文化品牌内涵与外延共同推进。周村区不仅树立法治文化品牌形象,更不断丰富品牌内涵,将普法依法治理各项工作纳入品牌建设中,作为品牌重要支撑。尤其是比较有周村特色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法治文化创作、“谁执法谁普法”点线面三级推进机制等,均作为品牌重要组成部分,为擦亮周村法治文化品牌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