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宣州区探索“法治扶贫”推动精准扶贫

宣州区隶属于宣城市,是宣城市唯一市辖区,地处皖东南,毗邻苏浙沪。全区辖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53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7万。2017年,宣州区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一全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找准结合点,做好“+”文章,充分发挥法治在脱贫攻坚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探索出了一条“法治扶贫”的新路子,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精准扶贫,以“钉钉子”精神和“绣花”功夫,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重点宣传内容】

(一)围绕脱贫攻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着眼提升基层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政策和群众法律需求,组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活动。一是结合日常宣传普法。通过“法润宣州”普法志愿者入户宣讲、开展法律咨询,向群众发放印有法律小常识的宣传单页和宣传品的方式宣传常用法律知识。2019年,“法润宣州”法治扶贫志愿服务项目在宣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三等奖。二是融入基层党建普法。利用乡、村党组织集中学习日、党员活动日等时间节点,邀请律师、普法志愿者、法律工作者深入农村举办法治讲座,现场讲解法律知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三是紧扣重大节点普法。依托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江淮普法行、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大型法治文艺宣传活动,让基层群众在观看文艺演出的同时受到法治文化熏陶。四是实施专项活动普法。宣州区利用春节前后农民工返乡之际,面向全区13个贫困村,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贯彻十九大精神 法治扶贫迎新春”专项活动。活动期间,先后开展了送法治春联、村头法律咨询、“法治扶贫”口袋书普及行、“贯彻十九大精神 助力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专项维权、赠送法律书籍等系列活动,组织书法家到贫困村沈村镇武村村为群众现场书写法治春联200余幅,为全区13个贫困村13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书写法治春联两幅及横批一幅。

(二)围绕脱贫攻坚推进法治阵地建设。一是法律服务便民。我区统一制定了“精准扶贫”法律服务工作计划和具体服务事项板块,在村部醒目位置张贴悬挂。各律师事务所将“精准扶贫”法律服务事项便民卡发放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存入扶贫包,将“精准扶贫”法律服务事项和联系方式板块在各自然村入口醒目位置张贴,方便群众有法律难题能及时联系。二是法治套餐惠民。我区为13个贫困村统一订阅了2018年《法制日报》,为每个村购置了600余元法律类书籍,充实到村农家书屋,方便群众学习查阅。按照适用性、知识性相统一的要求,区司法局还编印了“法治扶贫”实用法律知识口袋书8000余册,向13个贫困村的村民免费发放。在村部建立了农民学法课堂,定期组织法律工作者为村民讲授日常法律知识。三是法治公园乐民。为扩大法治宣传教育阵地覆盖面,2017年我区出台了《关于宣州区行政执法、司法单位与联系乡镇街道办事处联合建设主题法治公园(广场)的实施方案》。按照“一镇一主题”的总体思路,有序推进部门法主题法治广场建设,在已建成向阳卫健、济川禁毒、寒亭诉讼、孙埠人社、狸桥双拥等法治广场的基础上,2020年加快推进高新区税法广场、官塘湖文旅公园以及杨柳镇交通运输等部门法主题法治文化广场建设工作。

(三)围绕脱贫攻坚强化精准法律服务。为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及时向困难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2017年9月,我区启动了“深化法律服务精准扶贫结对共建活动”,区辖安徽师阳安顺等5家律师事务所与全区13个贫困村签订《“精准扶贫”法律服务结对协议书》,义务为贫困村和贫困户提供法律服务。各律师事务所先后在所联系的贫困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精准扶贫”法律服务活动,建立了有社会律师及相关法律工作者加入的贫困村“法治扶贫”微信群,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了“精准扶贫”法律服务承诺卡,随时随地解答贫困群众的法律咨询。春节期间,各律所还组织律师自掏腰包,在所联系的贫困村开展了帮扶慰问贫困户活动,为生活困难群众带去了米、油等生活必需品,共计慰问贫困户20余户,金额近万元。2018年7月,印发《关于督促赡养义务人履行赡养义务的通告》,在“宣州普法”微信公众号上同步发布,一天内点击率突破4500,成了当天热门话题。2019年7月出台了《宣州区2019年度法治护航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中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通知》。2020年4月,印发了《宣州区2020年度“法治护航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全区脱贫攻坚大排查大攻坚,通过集中宣传教育、集中排查摸底、集中调处化解、集中诉讼追责,开展了为期60天的督促赡养义务人履行赡养义务专项行动,累计收集问题线索178条,成功调解疑难纠纷146件,提供法律援助5件。

【活动特点和效果】

自“深化法律服务精准扶贫结对共建活动”开展以来,我区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103件,其中调处赡养、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各类纠纷1436起,帮助村委会审查各类合同72份,挽回经济损失1300余万元,切实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法治扶贫工作连续三年被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法制日报、安徽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一)法治宣传助推群众法治素养的提高。宣州区历来重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不断提升农村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农村干部群众依法维权、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尤其是农村老人赡养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为脱贫攻坚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法律服务护航“村出列”。发展农业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贫困村脱贫摘帽的根本途径。宣州区始终坚持将法治扶贫贯穿贫困村项目建设全过程,为贫困村增强自身“造血”功能、高质量稳定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养贤乡山河村是全区13个贫困村之一,该村是典型的三无村(无土地无水面无山林),资源匮乏。为了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山河村利用邻村流转土地建设宝圩生态青虾养殖基地,项目于2017年正式启动建设。在宝圩村一期200亩土地流转过程中,养贤司法所与联系该村的律师事务所律师一起,帮助村里起草、审查合同文本,完善合同签订手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少数农户以种种理由阻碍项目施工,致使推土机不能正常进场施工。得知情况后,养贤司法所工作人员和联系律师一起进村,依据已签订的合同文本,向群众现场宣讲《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知识,指出阻碍施工行为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使他们认识到自身行为的违法性,有效保障了项目的正常推进。2017年底,山河村宝圩青虾养殖基地顺利建成,年净收益达人民币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