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近年来,连云港市赣榆区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乡村社会中的亲民性、草根性、本土性优势,加强乡贤文化场馆建设、丰富乡贤文化活动载体,推动乡贤文化融合发展,努力推动新乡贤成为乡村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力量。
【任务措施】
一是抓好乡贤文化实体建设。投资1500余万元建成区级乡贤馆,馆内共分“华夏千年谓赣榆、山水聚贤探神路、志士先驱展英姿、千古风云看今朝、赣榆之光耀滨海”五大展区,重点展示古代乡贤51位、红色乡贤18位、当代乡贤137位、时代骄子等5000多人,展陈实物11000多件(项)。先后30万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学习。同步推动各镇村设立乡贤园(广场)、乡贤街(大道)、乡贤长廊(榜)建设,目前已建成9家镇级乡贤园(广场),145个村建成乡贤廊(榜)、乡贤路。
二是抓好乡贤文化活动载体。创新荐评机制,精心遴选出“爱乡睦邻、崇德尚法”“公道正派、促进和谐”“热心公益、教化乡民”等六个类别的“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新时代乡贤人物,其中村级2184名、镇级235名、区级30名。注重宣传先贤的思想、精神及其先进事迹,梳理研究赣榆古乡贤爱乡睦邻、造福桑梓的嘉言懿行,编印《赣榆乡贤录》2万册,汇集东渡第一人徐福、一代文豪吴敬梓、实业救国乡贤许鼎霖、廉洁清正楷模胡松年、抗日县长朱爱周等一批乡贤代表。同时,实施乡贤人才成长工程,发挥离退休干部、知识分子、法律明白人、企业家的作用,培养有见识、有担当、有威望的新时代乡贤后备梯队5200余人。
三是抓好乡贤文化法治融合。组织新时代乡贤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正确认识新时代乡贤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组织律师、公证员、法官、检察官、人民调解员等法律专家与新乡贤结对子,新乡贤定期出席镇、村有关会议,助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合法化。去年国家宪法日前后,组织开展“乡贤法治宣传周”活动,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和乡贤调解员,在农村集市开展现场咨询。组织新乡贤到法律援助、人民调解、非诉中心等开展岗位见习,现场传授纠纷调解技巧。目前,已搭建成立镇村乡贤普法团、纠纷调解和事团、法律服务志愿团、乡风文明督导团等各种乡贤会192个。
【特点和效果】
一是新乡贤成为乡村治理的桥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乡贤正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当下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资源,填补了“德治”治理空间。他们发挥自己的“魅力权威”,利用自身德高望重、影响广泛以及人熟、地熟、村情熟的优势,通过自身的嘉言懿行、榜样示范,参与乡村治理,促进乡村和谐。
二是新乡贤成为乡村振兴的智库。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发挥新乡贤人脉广、资源多、信息灵的智库作用,汇聚建设家乡的才智与力,召开“凤还巢、谋创业、话发展”座谈会和乡贤议事会,推动“人回乡、钱回流、厂回迁”,释放出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
三是新乡贤成为乡风文明的榜样。赣榆“现代乡贤”方敬成功当选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会见。全国“最美基层干部”姜霜菊,党的十九大代表、江苏“时代楷模”钟佰均,江苏“时代楷模”税务局爱心妈妈团体,江苏“最美教师”柏纪荣等10多位省级以上重大典型,48位中国好人和江苏省道德模范,广受基层群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