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近年来,靖江市新桥镇探索打造以“红、绿、蓝、古、金”五色为标志的法治文化特色小镇,为镇域普法依法铺满底色“党建红”,描画依法治镇改革“睿智蓝”,擦亮两山理论“生态绿”,传承乡贤治理“古色韵”,实现强镇富民“丰收金”,把法治文化与焕发发展活力、加深乡恋纽带、提升乡风民俗相结合,初步呈现出了硬件建设融合乡情乡韵,软法管理逐步迈向治理现代化、法治化的特征。
【任务措施】
(一)红色为底,探索打造先锋治理示范镇。一是充分释放“头雁”效应。镇党委班子定期深入企业、村居走访,听民意、访民情,根据反馈情况商定下阶段改革发展思路。探索构建党员干部“三定三包”(定点联系包支部、定题整改包指导、定时转化包效果)制度,“唤醒”那些经济发展慢、治理成效低的“沉寂组织”“软弱涣散组织”。二是充分挖掘先锋示范作用。把讲法治、会管理、带富致富能力强的“能人”选进全镇所有村(居)两委班子,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实现了每个网格均有一名党员法律明白人、一名党员调解员、一名网格“红色管家”和一名村级五老监督员,让无职党员“沉”入综合网格,参与社区计分治理工作,该创新做法获得2018年度首届百度创新中心杯“互联网+”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从而让党的政策法规落到最细微处,让改革发展红利润泽到每个居民。三是充分凝聚红色文化强大的号召力。选址孝化村打造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把党的革命史、发展史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相融合。以德胜村“弯刀圩”廉政教育基地为载体,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宪法精神传播、党章党规宣传,用红色宣传激发了广大党员建功立业的斗志,汇聚了建设发展的深沉动力。
(二)蓝色为基,探索打造依法治理改革示范镇。一是镇村治理“一张网”。引入“互联网+”思路,构建镇域网格化社会治理中心,综合设置融合党的建设、普法智力、社情民意收集等多领域、全要素网格,将全镇87个网格以数列形式重新排列,其中富江新苑“区块链+社区治理”的做法开辟了基层“慧法治”的新路径,获评泰州市2018年度“政法工作创新”二等奖。二是便民服务“一窗口”。全市率先入驻“政务云”平台,将公共服务领域的审批网格延伸到村(社区),打破信息“孤岛”,逐步建立统一的企业数据、人员信息、电子证照等多个基础数据库。整合审批服务职能和工作力量,将原部门窗口整合成6个综合窗口,对下放的权力事项固定审批流程,实现一窗受理、综合办理、统一审批的新模式。设立“店小二”工作室,为企业提供全程代办服务。三是综合执法“一队伍”。在“一支队伍管执法”的基础上,打造3个“全能型”执法中队,统一行使住建、城管、人社等15个部门下放的741项行政执法权。开发综合行政执法管理云平台及手机终端移动APP,在管理云平台中加入辅助执法人员信息及轨迹跟踪,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监管消除盲点。同时,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并随时定位、实时记录,确保监管不缺位、执法更精准。四是指挥调度“一中心”。搭建管理服务指挥中心,整合安全生产、污染防治、违法违章等监测点,汇聚党建、安监等14个领域的相关数据资源,对关键区域、重点企业实行全过程实时监控。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审批、监管、执法职能有效衔接,对窗口接件、后台审核、中心审批、前台反馈各个环节加强全流程监督、全方面监管。
(三)绿色为要,探索打造“两山实践”示范镇。一是统筹城乡一体建设。科学制定新桥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完善水系、综合管网等专项规划,实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二是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按照“一圩一貌,一村一品”要求,创成美丽乡村、康居示范村6个,规划建设以孝化、新合、太东等新农村为核心的孝善康养小镇,做足“枕水人家”地域风情。三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格约束性指标管理,严守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认真落实“263”行动,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杜绝“三高一低”项目上马。“退渔还湿”工作获人民日报点赞,滨江生态湿地修复项目纳入省级长江沿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打造“城市阳台”,焕发出“秀水青城”独特魅力。
(四)古色为辅,打造崇德尚法示范镇。新桥镇探索通过“一会三制五团”模式,引入新乡贤有益补充,引导其成为正确公众舆论的引导者,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宣传者,冲突调节、危机化解行动者。一是探索组建咨询委员会,促共建共享。以新乡贤为主体试点组建镇级乡村振兴咨询委员会,把振兴产业经济、保护生态文明、推进综合改革、加速良法善治和统筹城乡规划作为重点研究课题,以咨询座谈、专题调研、问卷调查、大数据比对和方案论证等方式形成课题成果,上报给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决策参谋作用。二是探索构建参事议事机制,护公序良俗。在有条件的村(社区)创新组建了新乡贤“良法善治顾问团”,配合村(居)两委,围绕美丽乡村、邻里和睦、婚丧嫁娶等内容,制订和修改了150余项贴近乡村生产生活实际的村规民约。邀请新乡贤列席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党群集中活动日等重大会议或重要活动,参与村(社区)重大事项论证,确保村(居)两委民主决策、依法办事。三是探索构建评理止争机制,断是非曲直。成立新乡贤“定纷止争和事团”,发挥其“下贴民心、上连政府”的减压阀优势,依托“道德陪调席”,坚持“尚法、崇德、和合”原则,参与矛盾纠纷的化解处置,实现了“小口角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在全镇建成5个“和谐新风督导团”,以“新乡贤百家训润百家”活动为引领,依托覆盖全镇的道德讲堂、百姓大舞台等,组织新乡贤讲述自己的家风故事,引领广大村民“学家风、立家规”。将“督导团”全面融入村(社区)“法润民生”微信群,协助律师顾问在线宣传政策动态、新规新法,讲述法治小案例、小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新风尚。四是探索构建智库外脑机制,聚民心民智。问需群众,确保村村都有新乡贤“社情民意征集团”,发挥其“进得了家门,坐得下板凳,拉得上家常,建立起感情”的优势,每月一次进门入户走访,搜集记录群众法治诉求、关注热点、村(居)建议意见等。借智群众,试点建立新乡贤“政策建议智囊团”, 对村(社区)治理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不良倾向等,进行具体商议,形成一定的应对性治理意见,去年以来,全镇所有村(社区)建立了禁赌劝导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等,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在新桥蔚然成风。
(五)金色为路,打造富民增收示范镇。2019年,全年完成工商业开票销售130.8亿元,同比增长25.8%,工业开票销售93.7亿元。先进金属材料、环保装备、智能厨电三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新项目落地、“机器换人”、“两化”融合,辖区企业共享治理改革的红利,成为新桥崛起的“生命线”。新桥镇的版图上,道路四通八达,串联起居民的顺畅生活;8.4平方公里的城镇建设区域中功能板块配备到位,新型社区初具雏形。创成国家卫生镇,提升城镇的颜值与气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经验收获“点赞”。紧扣长江大保护和沿江生态修复,全域11公里长江岸线水清岸绿、江景如画。“126”精准医疗救助模式、“365”社区治理模式均获得泰州市“骏马奖”。“三资”管理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会计师事务所财务监理”双轮驱动模式在全省推广。
【特点和效果】
探索打造法治文化小镇就是要在镇域范围,让社会主义法治成为全镇的共同信仰、核心价值,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实现真正的良法善治。
一是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小镇建设的最根本遵循。靖江新桥通过释放“头雁”效应、发动党员能人、打造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挥出了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
二是加大了与时俱进的继承和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小镇必须与发展阶段相适应,有所传承、有所创新。新桥镇法治文化中“镇村治理一张网、便民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指挥调度一中心”的依法治理“睿智蓝”,以及“两山实践”的生态绿,都是在依法治镇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个性化探索、移植和创新。
三是强化了道德的支撑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小镇,必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靖江新桥镇的“一会三制五团”新乡贤文化,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增强了法治文化小镇的道德底蕴,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在镇域范围实现了良法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