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家庭暴力是妇联组织维护妇女权益、构建温暖之家、促进社会和谐必须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马鞍山市妇联始终坚持把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作为开展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的切入点,立足我市实际,结合时代发展,创新工作机制,切实成为制度政策的倡导者、婚姻纠纷的协调者和受暴妇女儿童的保护者,努力构建“政府重视、妇联协调、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社会化反家暴工作格局,有效维护了我市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家庭的平安幸福、社会的和谐稳定。

马鞍山市妇联整合力量深入推进反家暴工作扎实开展

【重点宣传内容】

(一)明确反家暴工作职责,联合发布反家暴工作意见,创新完善各类反家暴团队

召开全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专题讨论了《马鞍山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开展反家庭暴力工作的相关职责(征求意见稿)》,会后以文件形式下发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为各单位积极开展反家暴工作明确了具体职责,更好地推动我市反家暴法的实施。

2016年“11.25”反家暴日前夕,市综治委、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联合下发了《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工作意见》,明确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将其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矫治与惩处相结合,遏制家庭暴力行为,这是我市反家暴工作的又一次亮剑,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反家暴法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维权志愿者队伍的基础上,加入新鲜元素,又组建了1+1+1专业反家暴团队(即1支家事调查员队伍,1支婚姻家庭咨询师队伍,1支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队伍)。2016年3月,市妇联在全省率先聘任首批7个家事调查员,主要以调查、调解、处理婚姻家庭纠纷为主的服务模式,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市妇联组织开展了两期国家婚姻家庭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考试,全市共有40多名妇女维权干部拿到了婚姻家庭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有力地推动我市婚姻家庭调解工作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发挥优势,组建了1支58人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队伍,全方位筑牢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

(二)依托主流媒体平台进行经常性宣传、依托节日活动平台进行集中宣传、依托社区教育平台进行深入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舆论宣传媒介,通过开设反家暴宣传专栏、发放宣传册、刊登倡议书等形式,广泛开展公共教育,宣传反家暴理念,增强反家暴宣传的覆盖面和渗透力。今年年初,我们紧紧抓住“七五”普法有利契机,组建了1支30人的市妇联系统普法宣讲团,通过培训指导、以案说法、心理辅导等多种宣讲形式,合理定位目标人群,分层按需施教,引导广大妇女群众和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家庭观及权利义务对等的现代法治理念。

充分利用“三八”国际妇女节、国际禁毒日、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走进家庭、走进村(社区)、走进学校、走进机关等,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印发反家庭暴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人身安全知识等宣传单页、手册、倡议书、漫画等,对广大群众进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和“四自”精神教育,倡导尊重妇女儿童、保护妇女儿童的良好风气,形成了全社会反家暴的强大声势。自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以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开展反家庭暴力法主题宣传活动1072次,受益妇女群众达53600人;举办反家暴专题培训15场,培训人数近2000人。

充分利用社区(村)妇女之家、家长学校、个人维权活动室、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站等平台,对辖区妇女开展法律知识、反家暴知识培训、法律知识有奖竞答、送法下乡等活动,大力营造宣传氛围。与此同时,市妇联创新思路,寻找出路,在全市12个基础设施较好的“妇女之家”中创立了“金牌帮办”信访代理和“热心马大姐”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的特色项目,做到用项目搭建平台,靠平台化解矛盾,真正使广大妇女儿童遇到家庭暴力及各类家庭纠纷时能找到“家”,努力使妇女儿童的合理诉求得到维护和解决,将各类纠纷调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三)各部门联动维权

市妇联联合市综治办,将“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列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体系。对侵害妇女儿童案件实行“绿色通道”,各级法院聘请妇联干部担任人民陪审员,形成维权大网络。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下发《关于加强婚姻家庭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迈出了我市婚姻家庭纠纷诉调对接的第一步。随后主动牵手雨山区人民法院成立了全省首个家事审判庭,据统计,市妇联与雨山区人民法院成功对接,诉前化解纠纷近500件,诉中邀请或者委托调解员调解案件成功270余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与市司法局联合成立了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在此基础上各县区妇联通过自建、联合同级司法部门等多种形式,也相继建立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室。截止目前,全市市县两级妇联共建有7个婚姻家庭调解工作室(中心),其中自建3个,与同级司法局、法院及律师事务所共同建立4个;

在全市536个村(社区)“妇女之家”建立维权驿站,联合社区民警进行“会诊”,多渠道帮助受暴妇女维护合法权益。每周二、周四邀请心理咨询师和律师到市妇联信访接待室值班,为来访妇女提供心理疏导、法律咨询、义务调解,构筑心理干预网络,同时利用中央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的资源,免费为受暴妇女提供法律咨询、法律诉讼等帮助,构筑多元化维权网络。

【活动特点和效果】

(一)深化反家暴宣传教育

积极整合舆论资源,主动借助新兴媒体,综合运用各类阵地,通过培训指导、以案说法、心理干预等方式,广泛宣传家庭暴力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性,提高反对家庭暴力的自觉性。要紧贴妇女实际需求,切实把有关反对家庭暴力的相关法律和政策法规宣传到位,并推动有关部门执行到位,提升政策法规的权威性和依法遏制家庭暴力的有效性。

(二)要抓好反家暴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维权志愿者、婚姻家庭调解员、家事调查员、心理咨询师、普法宣传员等维权骨干的积极作用,对各级妇联维权干部、婚姻家庭调解员、人民陪审员等加强法律政策、心理知识和工作业务等方面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她们反家暴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积极配合各级法院、公安等部门维护受暴妇女的合法权益。努力推动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扶持、项目合作等方式,积极为反家暴工作有效开展争取资源、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构建妇女儿童维权的社会化工作体系。

(三)注重反家暴源头预防

开展了妇女儿童维权岗创建活动,扩大创建工作的行业覆盖面,充分调动各部门做好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基层妇女维权网络建设,推进家事审判庭、“家暴110”报警中心(点)、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家暴庇护救助机构、妇女维权站(点)等各类维权机构的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