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在“法治家庭”创建工作中,昌邑市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员家庭”为基础打造“红色法治家庭”,培育“法治家庭”创建“带头户”;以家族为支撑点,落实“党建+”网格化管理,传承家族“法治基因”,由点及面、由个体到全体、由家庭到家族,在全社会掀起了“法治家庭”创建的阵阵热潮。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培育了“法治家庭”创建“带头人”;以血缘为纽带,充分发挥家族的“凝聚力”,将“法治家风”从“小家”扩展到“大家”,从“个人遵守”延伸到“群体规范”,有力的推动了法治实践行为养成,深化了普法宣传的效果,让普法不仅仅“留在心上”,更“落到行上”。
【任务措施】
(一)党员带头学法,率先争创“红色法治家庭”。“按照惯例,在支部生活日开始之前,我们先进行学法讲座,今天咱村的法律顾问给咱讲解《民法典》……”这是围子街道仓街村召开支部生活日的一幕。其实,在昌邑市的各个村庄,这样的镜头成为常态,村里的党员带头学法成为了党员干部的“共识”。今年4月份,昌邑市承接了省家庭“全生命周期”法治行为实践养成工作试点,将法治创建的工作触角延伸到了家庭这一“最小单元”。为做好这项工作,昌邑市启动了“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以党建为引领,全市党员率先学法守法用法,争当“法律明白人”,党员家庭率先争创“红色法治家庭”,让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法治旗帜,让每个党员家庭都成为一个法治堡垒。工作中,昌邑市将法治教育纳入到党委(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村民大会,政法干警、法律服务从业人员、村(社区)法律顾问担当“讲师”,通过法治讲座、法治夜校、模拟法庭等形式,针对性的提升党员干部的法治素养。目前,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平均每月学法5个小时左右,村两委党员干部均被聘任为村庄的“法律明白人”,法治,在全市党员心中落地生根。同时,全市党员干部不仅自己学法,更将学法热情传递给家人,引导家庭成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法治成为“家风”的重要层面,创建“红色法治家庭”成为党员之间的新潮流。
(二)党员担任家族“普法员”,家族争挂“法治家庭”牌。为切实将法治送到每个家庭,昌邑市创新“党建+”法治模式,落实法治“网格化”管理,为了保证“网格化”管理的效果,更好的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昌邑市法治“网格”按照姓氏家族进行划分,本姓党员担任姓氏家族的“普法员”,党员家庭率先争创“法治家庭”,争挂“法治家庭”牌,在基层农村形成了“同姓比着争,异姓赛着跑”的良好局面。作为家族的“普法员”,党员定期征求家族成员的普法需求,并且结合一段时间内家族内发生的法律事件,梳理家族的法治需求,上报给村(社区)法律顾问,村(社区)法律顾问根据家族的需求,开展“订单式”普法,特别是对于发生法律纠纷的家族,村(社区)法律顾问以家族纠纷说起,以案释法,以家族事教育家族人,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了提高创建“法治家庭”的积极性,昌邑市采取“差额竞争”的方法评选各村(社区)“法治家庭示范户”,比如,一个村里有4个法治“网格”,但是只给予3个“法治家庭示范户”的名额,进而掀起了“网格”之间争创“法治家庭”的良性竞赛。在“网格”竞争的同时,同一网格的同姓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也开展了全方位的竞争。对照昌邑市“六带头”(带头尊法,带头学法,带头守法,带头用法,带头诚实守信,带头传承和弘扬好家风)评选标准,家庭与家庭之间、家族与家族之间,比法治讲座参加场次、比交通违法次数、甚至比与村(社区)法律顾问的熟悉程度,挂上“法治家庭”牌成为了家族的努力方向,一个家庭的奋斗目标。
(三)培育家族“法治基因”,法治成为家庭行为“准则线”。目前,昌邑市争创“法治家庭”活动如火如荼,也正是通过此次活动,成功将法治植入到每个人的“品行”中、每个家庭的“家风”中,“法治”越来越成为家族的“法治基因”。为了在家族中深植“法治基因”,昌邑市启动了“家族法治基因挖掘工程”,充分尊重家族历史,注重家族文化传承,挖掘整理家族“法治历程”,收集家族“法治记忆”,既将家族历史上的法治人物和法治故事“挖”出来,也将新时代家族的法治模范和法治事件“推”出去,让法治贯穿家族整个发展进程中,融入到家族成员的血液基因中。目前,昌邑市各村村志有50%设立了法治章节,有40多个村在村史馆内增添了法治元素。同时,昌邑市以家族创建“法治家庭”为工作主抓手,结合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统筹推进,探索建立“乡贤调解室”“同族和事佬”“家事法律服务驿站”等平台,邀请德高望重的乡贤、老模范、老党员等作为特邀调解员和法德宣传员,开展家事矛盾纠纷,普及法律知识,将法治和和谐融入到血缘亲情当中,也融入到家族文化传承中,有力的维护了基层稳定和谐,法治成为家族家庭以及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线”。
【特点和效果】
将党建和家族引入到“法治家庭”创建,让“法治基因”创建增添进了“红色”和“乡情”两个显著元素。党建领创“法治家庭”,充分发挥“党员户”的模范带头作用,打造了“法律明白人”和“家族普法员”两支队伍;家族传承“法治基因”,以家族为“网格”,充分发挥家族血缘纽带作用,推进法治成为整个家族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融入家族“家风”。目前,昌邑市“法治家庭”创建已呈现出“党员带头、全员参与;家族竞争、共享法治”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并取得了“法治家庭”创建“有人带头干、有人催着干、人人主动干、人人比着干”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