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扬中市充分发挥法治护航作用,结合本地实际,挖掘地方优势,探索以“四维双促”法治护航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四维双促”,即围绕党建、道德、法治、生态四个维度,构建法治+党建、法治+德治、法治+服务和法治+环保模式,将“法”融入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融入乡村发展的时时处处,着力促进乡村政治文明和生态环境双型发展。
【重点宣传内容】
为切实发挥法治护航乡村振兴作用,扬中精心组织谋划,高质量推进“四维双促”法治护航乡村振兴工程。
一是建章立制,组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办、农办、组织部、宣传部、司法局等为成员的实施法治护航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责任人、联络员及工作职责,建立领导小组职责、例会议事制度、指导协调制度、推进督查制度、情况上报制度等十项制度,确保工作职责落实到位。
二是全面调研,制定战略实施方案。根据不同对象,分三个层面进行深入调研。一是以镇村为主体,分别在八桥镇、新坝镇召开政法委员、法治办、司法所、民政办负责人及村居书记参加的调研座谈会。二是以成员单位职能延伸为评估,22个成员单位就如何围绕深化推进农村改革、建立完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体制机制交流经验做法、探讨工作思路。三是以法治护航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召开专题座谈会3次,征集专题论文19篇,制定《扬中市法治护航乡村振兴战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三是探索方法,打造特色振兴路径。出台《扬中市深入推进法治护航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实施“8大提质行动和增效工程”,开展法治护航乡村振兴战略星级单位评选,探索具有扬中特色的法治护航乡村振兴战略之路。
1、实施法治+党建,优化政治发展环境。建立全国首个党内法规教育基地,在整岛布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的基础上,以丰裕社区为基点建立了具象化的教育基地,全市领导干部开展宪法、入党、公务员、廉政誓词重温接力活动,市四套班子领导、各镇(街、区)、部门主要领导等300余人开展重温宪法誓词活动,提升了领导干部党内法规教育意识和依宪执政意识。
2、强化法治+德治,浓厚崇德尚法氛围。以村居为试点,推行“诚信守法”一户一档制度;开展十佳“崇德尚法户”评比表彰活动,挖掘具有典型特色的崇德尚法先进人物,营造“崇德向善、循法而为”的良好氛围。把传统美德元素融入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中,打造孝和文化园、善文化园、和文化一条路等特色阵地。
3、着力法治+服务,实现法律服务全覆盖。建立普法先锋志愿团、释法明理志愿队等社会组织,聘请邮递员担任普法信使,走村入户开展义务普法工作,成为法律知识的“传播者”。实施“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法润民生”微信群,提供“线上+线下”双服务,实现法律服务“不打烊”。开展“法润油坊 平安共享”“太平盛世”“守护劳动者”等专场法治文艺演出,启动“宪法宣传百场行”进村居活动,将法治宣传送到群众家门口。
4、突出法治+环保,助力绿色生态发展。建立法治环保休闲园、生态教育馆,利用环境日、地球日等开展普法志愿者环保行等活动,举办企业负责人法治环保培训,督促企业增强绿色环保意识,履行绿色生产责任,打造绿色企业,组织学生开展生态环保主题活动,培育青少年生态文明理念。
【活动特点和效果】
扬中市“四维双促”法治护航乡村振兴工程实施以来,市镇村三级以问题为导向,突出重点、创新形式,通过扎实有力的指导工作,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生效。
一是推动护航强基础。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在法律框架内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提高法治手段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加大党务村务公开力度、广度和深度,督促党员干部在法治前提下创新作为、振兴乡村,带领群众致富致美。
二是推动护航促和谐。扬中以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根本,以德治为辅助,以政治为引领,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建立群众合法维权途径,引导群众依法维权,促进乡村和谐稳定,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强化了群众守法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
三是推动护航促发展。扬中“四维双促”法治护航乡村振兴战略立足村居实际,挖掘村居资源和特色,围绕各村居优势开展品牌建设。新坝镇打造法治旅游线,三茅街道开展法治文艺村村行,开发区围绕面向企业、面向学校、面向农村、面向社区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油坊镇将法治与绿色相结合建立环保绿色生态馆。全市6个镇(街、区)81个村(社区)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韵,全面推动乡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