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上海市宝山区举办“二次供水异味事件处置”网络微课宣传活动

近年来,上海市各区都出现过市民家中自来水有油漆味等异味的投诉举报,这类投诉举报往往处置起来比较紧急甚至是棘手,且波及面较广。因此,此类事件的应对处置就具有较好的宣传推介意义。于是,上海市宝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过微课的形式,以发生在某一小区的一起水质有异味的突发事件为切入点,主要介绍二次供水水质油漆味事件处置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对未来如何处置类似事件的发生起到指导作用。

同时,我们也在网络微课中介绍了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处置原则、调查内容、处置要点等内容,从而让社会公众对生活中突发水污染事件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让更多的卫生计生监督员对工作中的突发水污染事件能更好地进行应对和处置。

【重点宣传内容】

(一)案件回顾

宝山区卫生计生委监督所接到举报,反映某住宅小区居民家中自来水有油漆味。接报后,监督员立即前往该小区进行调查。现场在该小区地下车库以及1号水泵房内闻到有油漆味,查见水泵房地上刷过油漆,并在举报人居民家的水龙头放出的自来水中闻到有明显的油漆味。监督员随即分别采集地下车库1号水泵房、10号某室、64号某室、126号某室以及市政管网水的水样各一件,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其1月11日出具的报告显示:市政管网水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GB5749-2006),但地下车库1号水泵房水箱及3户居民家的水样中苯乙烯、六氯丁二烯两项指标均超过了国家卫生标准。1月11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再次对该小区采集水样,并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其1月13日的检测报告显示:该小区1号、2号蓄水池泵房及上述3户居民家的的水样中六氯丁二烯指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GB5749-2006)。

经进一步调查查实:该小区物业管理单位A公司对小区地下泵房地面进行了油漆,由于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致油漆味扩散入蓄水池中,造成居民家中水龙头放出的自来水中闻到有不同程度的油漆味,且造成该小区二次供水水质中的六氯丁二烯等指标超标。

本案中物业A公司违反了《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六条的规定,我委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第(四)项的规定,建议被处罚人采取临时控制措施、责令被处罚人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处以人民币叁仟元整的罚款。

(二)处置评析

刚才我们对这起真实事件进行了回顾,对于这样一起突发水质异常事件我们将继续展开探讨,举一反三,由点及面,为今后卫生监督员可能遇到的更为复杂的情形做好办案参考与方法指引。

首先,该案件的调查、处置及维稳工作做得比较妥当。由于突发事件发生时间正值春节前夕,居民家中放出自来水有油漆味给居民日常生活造成很大不便,所以在处置和调查过程中,尽量要迅速而且不能打扰到那些还未察觉到有水质异常的居民,避免更多居民的过激反应。调查中,不但要调查举报反映问题的该幢用户,同时也要调查小区内所有二次供水涉及到的居民用户,采样地点布点问题以及调查住户也要尽量细致和全面。在靠近蓄水池或楼顶水箱的住户感觉油漆味较为明显,反之在离蓄水池或楼顶水箱较远的住户家中,大多数居民都未能察觉水质异常。在停止二次供水后,及时提供桶装饮用水,保障居民正常用水。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还要联系居委会以及上级部门,做好小区居民维稳安抚工作。

其次,在该案件中,取证工作极为重要。生活饮用水中有油漆味在之前的日常监管中较为少见,现场水样采集送检指标的选取存在一定难度,相关油漆检测指标不是非常熟悉。在案件处罚过程中,由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检测“苯乙烯”等指标的能力,但还未取得相应的计量认证(在申办中),出具的报告不能作为行政处罚案件中的书证。所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当天采集水样检测外,第二天又采集水样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取得了一份具有规范资质的检测报告,才能用于行政处罚案件中。

最后,该案件合情合理地把握了自由裁量。在突发事件造成一定不良影响的情况下,对被处罚人处以人民币叁仟元整的罚款,该处罚力度并不算大,主要考虑到被处罚人并非故意违法,而是缺少相关知识,同时也是为了使水泵房整洁、易于清理才会刷油漆的。在事件发生后也能较好的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做好与居民的沟通解释工作,及时开展送水上门等补救措施,态度积极,在之后也对小区居民有不同程度的经济补偿等。为此,我委未对被处罚人有较大金额的处罚,旨在让被处罚人吸取经验教训并引以为戒。

该微课案例提示我们,在遇到突发水质异常情况下,要以快速控制为主、处罚为辅,并遵循处罚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在日常监督以及处罚中充分体现人性化执法,更好的服务百姓,让更多的人从人性化执法中受益。

(三)处置要点

处置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2.依法管理、快速反应;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二次供水水污染事件处置原则:应遵循先查低位水箱,后查高位水箱,沿二次供水的流向查看水箱进水、出水、排水等情况的原则。调查内容:1.二次供水管道走向;2.水箱结构和内壁情况;3.水箱内水质情况;4.水箱周围环境卫生情况;5.水箱的卫生防护情况(包括通气孔防护网罩、出入口封闭严密程度、溢水管防护网罩等,水箱管道是否与下水道直接相连,水箱日常维护情况和清洗消毒水箱记录等)。处置程序:1.报告;2.核实;3.现场调查准备;4.水质污染调查;5.饮用者健康状况(发病)调查;6.撰写饮用水污染事件调查和处理报告。处理措施:1.初步了解污染性质,根据污染情况对水质进行快速检测;2.合理布点,采集水样;3.根据现场调查和检测情况,确定污染范围和程度,消除污染源。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取证。4.采取行政控制措施,协调各方落实保障措施。

【活动特点和效果】

此次网络微课宣传,通过“国家卫生计生监督网络培训平台”播放,收录于“上海专辑”中,全国卫生计生监督员可点击收看。该宣传活动使系统内的卫生计生监督员对处置此类突发事件达三点共识:一是要对供水基本情况调查:调查人员赶赴现场后,先向知情人了解水源类型、供水方式、水处理情况以及近期供水系统是否采取过清洗或停水情况。根据现场情况,开展污染源调查、了解污染物种类、确定污染途径和污染范围,受威胁人口、发病人数,已采取的控制措施。二是要采集样品:采集的样品应包括受到污染的水样、当地未受污染的水样、还应包括水源水、管网水及末梢水;可根据需要要求医疗机构采集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等。三是要视污染程度和污染物的性质,全部停止供水或停止饮用,组织临时性供水。切断污染物来源和污染途径。清洗或清洗消毒供水设施和管网。协助医院诊治病人,进行预防性投药,防止发生续发病例。

经过此次网络微课宣传活动,整个系统还梳理出四大监督执法要点:一是注重应急队伍培养。面对突发事件的发生,人员配备以及仪器设备都将影响应急处置的效果。二是紧密部门间协作。只有平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合力。三是细化应急预案措施。好的预案能让事件发生时做到快速且有效的响应,为处置争取时间。四是不断加强应急演练。可以为桌面推演,通过模拟现场情况,让参与处置的人员有对预案内容有更好的了解,便于遇到真的突发事件时有快速的反应和处置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