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黄山市辖区有11所涉水学校,9000余名师生,有5所学校临新安江、太平湖而建,学校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学生上学放学的路途特点,决定了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自2013年开始,黄山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局以创建“水上交通安全进校园”黄山海事文化品牌为契机,通过建好一个团队、编印一本书籍、制作一套课件、固化一种模式的方式,着力提升学生、家长、师生的水上交通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防止和减少学生水上交通意外伤害、溺水等事故发生。
2018年是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开展的第六年,自2013年以来我市共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20余次,遍及全市涉水涉渡中小学,受教育学生达到4000余人次,向广大学生发放水上安全知识资料5000余份,共制作发放展板46块,张贴平安渡运安全提示卡320张,赠送救生衣800余件,做到辖区所有涉水学校全覆盖。
【重点宣传内容】
1、怎样才能做到安全乘船?
答:乘坐有船籍港、有船名牌、有航线牌、有乘员定额的船舶;不乘坐无船名船号、无载重线标识、无船籍港的“三无”船舶;不乘坐在大风、暴雨、浓雾、洪水等恶劣气候中冒险航行的船舶;不乘坐超载船舶及农用自备船、小渔船等非载客船舶;先下后上文明乘船,不在船上打闹、戏水、站船头、坐栏杆、翻护栏;不携带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及船舶和人身安全的危险品乘船;船舶靠、离码头或航行中,为保持船舶平衡不聚集在船舶一侧;乘坐快速艇时,不忘穿上救生衣;船舶遇到紧急情况时不惊慌,服从船长指挥,迅速穿上救生衣自救、待援。
2、要了解救生的常识
答:(1)救生衣穿着要领:两手穿进去,将其披在肩上。将胸部的带子扎紧,将腰部的带子绕一圈后再扎紧,将领子上的带子系在脖子上。
(2)救生浮具自制:踩水的状态下用皮带、领带或手帕将衣服的两个手腕部分或裤子的裤脚部分紧紧扎住,然后将衣服从后往前猛地一甩,使其充气,用手抓住衣服下部,或者用腿夹住,然后将它连接在皮带上,使它朝上漂浮;将身子卧在浮袋上;如穿着裙子,不要脱下来,使裙子下摆漂浮在水面上,并尽力使其内侧充气。
(3)溺水自救:在发生落水瞬间应大声叫“救命”,落水时保持镇静,下沉前拼命吸一口气是极其重要的,紧闭嘴唇、咬紧牙齿憋住气,不要在水中拼命挣扎,应仰起头,使身体倾斜,保持这种姿态,两手贴身,用掌心向下压水,双脚重复伸蹬,就可慢慢浮上水面。浮上水面后不要将手举出水面,要放在水面下划水,使头部保持在水面以上,以便呼吸空气。救助者用绳或棍棒伸来时要紧握,对抛来救生圈要用手去抓,用两手摁住救生圈一侧使其竖起,把头和一只手乘势套进,另一只手也套入圈内,置于腋下,支持身体直立于水中。
(4)船上火灾逃生要领:乘船时注意逃生通道标识,一旦发生火警,保持镇定,要有旺盛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
3、乘船时遇险该如何处置?
答:(1)要适当穿着衣服并穿着救生衣;
(2)要服从船上工作人员安排,分批疏散撤离;
(3)要发扬团结互助精神,照顾好老、幼、病残人士;
(4)撤离时禁止携带大、重件行李,不独自行动;
(5)拨打紧急救助电话“12395”、“110”;
(6)注意是否有其他船舶靠近以便呼救,可能的话尽力挥动色彩鲜艳的衣服以吸引来船注意。
4、同学们乘船时上下船的注意事项
答:(1)要等船靠稳后才能上下船;船靠离泊、未停稳时,不要强行登船或下船;
(2)要按照先下后上的原则上下船,不要拥挤;
(3)要听从管理人员的安排,按指定位置坐好或站好;
(4)要尽量穿上救生衣;
(5)要知道安全通道的方位和救生设施、消防设备的放置地方;
(6)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上船。
5、分析案例,警钟长鸣
案例1:2014年9月19日10:39时,歙县深渡镇九砂村村民姚某等四人,划行“深渡-5104”乡镇自用船从新安江深渡镇杨村口至九砂村,某某号旅游客船途经杨村口水域时,因浪损致该乡镇自用船沉没,造成4人落水,3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乡镇自用船不具备载运人员的基本安全条件;驾驶人员冒险载人,且在发现航道有客船行驶时未采取避让措施;随船无任何救生设备,导致无法有效自救。
案例2:2015年8月14日8:20时,黄山市某游船公司所属旅游客船从深渡旅游码头驶往千岛湖,在深渡港区航道内与一艘横越的渔船发生碰撞,致渔船沉没,造成3人落水,其中2人获救,1人死亡。
启示:农用自备船、渔船的所有人必须自觉遵守有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规定,并做到:
(1)逐年签订安全责任书,并对拥有的船舶安全负责;
(2)加强船舶的维护保养,保持良好的适航状态;
(3)所有人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船舶,不准借给他人使用,不得从事营运,严禁私人摆渡违章搭人,严禁酒后驾船和带病驾船,严禁未成年人和老人驾船;
(4)船舶航行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等相关规定,不违章航行,也不指使或强令他人违章操作;
(5)船舶运行时驾乘人员应自觉穿好救生衣,严禁超员和人货混装;
(6)严禁夜间航行,严禁大风、大雾、洪水等恶劣天气冒险航行。
【活动特点和效果】
目前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已经形成了一套符合本地特色的较为完整和实用的标准体系。主要为“七个一”组成:一个理念、一个主题、一本书籍、一套课件、一个团队、一种模式、一艘海巡艇。
一个理念——通过“小手牵大手”,以“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为目标,广泛深入地在学生中开展水上交通安全教育活动,通过提高教职工、中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意识,促进全社会关注水上交通安全,营造安全、有序、畅通的水上交通环境。
一个主题——水上平安交通 安全伴我成长;围绕这个主题,制作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水上安全知识展板、卡通图册、平安渡运安全提示卡等张贴发放,向师生宣传水上交通安全知识。
一本书籍——全国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教育读本;自筹资金印制《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教育读本》,五年来向辖区11所涉水涉渡学校发放5000余本,用图文并茂、生动鲜活的实例警示学生自觉抵制水上交通违法行为。
一套课件——结合黄山市内水域分布和管辖特点,自制了一套面向中小学生的宣讲课件,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近年辖区发生的水上交通事故案例,涉及水上交通安全标识识别、安全乘船须知等,囊括了水上出行的安全知识和应急救助常识。
一个团队——“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团队;由局机关和区县海事处选拔出一批综合素质突出、宣讲能力较强、具备亲和力的骨干力量,合力制作了一套适用的课件,教学的同时海事人员现场示范救生衣穿着,育教于学,增强宣讲效果。
一艘海巡艇——新安江和太平水域各有一艘“有求必应”的应急海巡艇;每当学校遇到恶劣天气,或者突发事件时,这艘应急海巡艇负责“有求必应”,有恶劣天气或者突发事件时总有一艘海巡艇在辖区巡航应急,随时在学校和学生身边筑起一道道安全航线,编织无缝水上安全网。
一种模式——“学习知识——实践体验——反思提炼”的教育模式;学习知识主要通过《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教育读本》、宣传展板、卡通画册、乘船手册、救生手册的发放学习以及视频观看,让学生对水上交通安全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实践体验主要是通过开展水上安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来检验加深安全知识的学习成果,目的还是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技能和求生自救能力。
这种普法模式成效显著;一是建立了交通、教育、海事部门共同参加的合作机制和沟通机制,形成了海事、学校、家庭联动,全社会参与的中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教育的良好格局。二是加强了师生们的安全意识教育,强化了安全意识,实现了“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