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2018年6月19日至2018年6月26日,三星镇司法所将“海棠法溪”文化周作为三星镇法治宣传品牌,开展了第二届“海棠法溪”文化周法治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此次系列活动以线下形式为主,线上形式为补充。线下活动共有五个,分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的法治游园会、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开展的法律知识大擂台、在村居干部群体中开展的模拟法庭、在镇上人流汇集处开展的易拉宝点赞活动、组织村民参与的法治故事征文活动;线上活动以微信为平台,开展宪法答题抢红包活动,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

崇明区三星镇开展“海棠法溪”文化周系列活动

【重点宣传内容】

1.宪法及宪法修正案

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完成了宪法修改的重大历史任务,实现了我国宪法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修改后的宪法,更好地体现了全党和全体人民的意志,更好地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好地适应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为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近平总书记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我们必须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

我国现行宪法自1982年通过后,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先后4次对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改,2018年第五次修宪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普及宪法意识的契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法治体系的总纲领,将宪法作为首要的宣传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2.遗嘱继承和遗赠有什么区别?

《继承法》第十六条规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如果不是立遗嘱人的法定继承人,是无法继承遗产的,只能接受遗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遗赠相比于遗嘱继承是有时效的,《继承法》第二十五条: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3.违反土地法律法规的后果是什么?

农村村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换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房屋。非法占用耕地,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违法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

4.未成年人是否有隐私权?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个人隐私是涉及个人生活秘密, 不宜向社会公开的事实。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是法律赋予的一种重要权利,侵犯这一权利,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四条规定:“通信自由和秘密受法律保护。”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 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开拆。”隐匿、毁弃或开拆未成年人的信件,是一种侵犯未成年人通信自由权利的行为,使未成年人的信件失去了安全,不仅其 他公民或社会组织不能这样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也不能这样做。

5.未成年人偷、抢与父母的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第八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这监护职责包含着保护管教,要对子女不良行为加以必要的管理约束。如果子女的行为不是父母故意教唆的,父母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家长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如果家长尽到了监护义务,可以适当减轻民事责任。

6.事业单位是否有行政处罚权?

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但是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实施行政处罚。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活动特点和效果】

形式丰富多样,提升活动可参与性。讲座、授课类型的法宣活动难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针对青少年群体,通过小游戏的形式,结合、穿插一些基础的法治概念,寓教于乐;通过知识竞赛进一步提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通过模拟法庭激发村两委干部参与活动的热情;通过征文比赛,拓宽村民参与普法活动的途径。并且探索线上活动形式,尽可能地发动辖区内群众一起参与“海棠法溪”文化周系列活动。

内容贴近生活,提高普法宣传接受度。在活动中传播的法律知识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联系,比如老人的赡养问题、继承问题、农村宅基地、承包地问题,亦或是老百姓近期关注的热点,比如宪法修正案、正当防卫。这样能让老百姓更容易去接受这些法律知识,更好地去感受法治社会的法治精神。

这次系列活动以分类宣传为指南,针对不同的宣传受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干部群众的法治认同感,在全镇形成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保证了法治宣传教育的高参与率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