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赤峰市巴林右旗倾力打造“法韵德音好来宝”普法品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法治宣传工作提出的“要创新宣传形式,注重宣传实效”的要求,着力满足农村牧区群众不断增长的法律需求,赤峰市巴林右旗依托“中国好来宝之乡”的独特优势,借助社会组织力量,创新法治宣传模式,将法治宣传与“好来宝”说唱艺术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地区特色、民族特色的法治宣传品牌。

2019年1月3日,“法韵德音好来宝”普法宣传大队授旗仪式在达尔罕街道举行,这是继巴林右旗法治乌兰牧骑成立后的又一支强大的普法力量,也是全旗第一支社会组织普法宣传队伍。这既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上的创新,也是悠久的民族艺术与普法工作的完美结合,同时赋予好来宝全新的内涵和强大的时代生命力,标志着巴林右旗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传承法治经典、弘扬法治文化方面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重点宣传内容】

“法韵德音好来宝”普法宣传大队自成立以来,发挥“好来宝”接地气、群众易于接收的优势,传承好知礼法、法严明的国学文化、书写好平安右旗、法治右旗的品牌故事、助力好法润草原、聚焦发展美丽法治乡村建设,创造一批具有地区优势、民族特色的法治宣传品牌,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理念和优秀的传统美德通过“好来宝”说唱的形式,传播到苏木乡镇、农村牧区、城镇社区、中小学校、工矿厂区以及巴林草原的每一个角落,打通普法宣传、依法治理以及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法韵德音好来宝”普法品牌在提升各族干部群众法律素养、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做法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提升法治宣传实效。围绕脱贫攻坚、法治乡村建设、嘎查村社区换届选举、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及时收集群众法律服务需求,采取 “点单普法”,深入农村牧区开展法治惠民演出,注重弘扬人文精神、传播正能量,把法治的意识和理念传播到草原深处。在演出现场,司法局设立法律咨询台,派出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法律援助工作者、普法志愿者为群众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宣讲法律法规、以案释法、答疑解惑,零距离解决群众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法律问题,让基层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和教育,进一步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二)主动服务、上门普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协调联动,组织蒙汉双语法官、检察官、公证员、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在“法韵德音好来宝”普法宣传大队演出期间为干部群众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同时加强与农牧、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合作,推动先进法治文化成风化俗、引领时新。

(三)与时俱进、适应形势,创作高质量法治文化作品。新时代要求法治宣传教育形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司法局坚持对法治宣传作品严格审核把关,将宪法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制度、良好社会公德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传播出去,深入推进依法治旗建设进程。“法韵德音好来宝”普法宣传大队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于传导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理念,紧紧围绕与农牧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群众现实生活中面临的法律问题为题材,围绕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和地方特色风俗,先后编创了微视频《民族一家亲 守法向未来》、“好来宝”《争做守法好公民》《宪法颂》、相声《占布拉的醒悟》等法治文艺作品,以“好来宝”说唱的形式,深入农村牧区、集市进行演出,让群众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感受法治、接受教育,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基层、融入民众、融入生活,增强了广大农牧民群众文化获得感。

(四)依托阵地、强化普法,扩大法治文化品牌的影响。依托法治文化广场、普法学法大讲堂等阵地,在农村牧区传统那达幕、祭敖包等民族文艺活动期间,将“好来宝”普法宣传作品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巡回演出,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普法,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送法治文化作品,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法治宣传教育网络。

(五)普治结合、协调推进,加快基层法治建设进程。在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嘎查村(社区)”创建活动基础上,“法韵德音好来宝”普法宣传大队积极引导农村牧区(社区)全面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财务公开等工作,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提升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截至2022年9月中旬,“法韵德音好来宝”普法宣传大队创作“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宪法颂” 等法治文艺作品30余部,深入农村牧区、城镇社区、机关单位、厂矿企业、中小学校等基层一线巡演80多场次。随队演出的法律服务工作者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200余人次。

【活动特点和效果】

(一)创新是法治宣传工作永葆活力的源泉。创新是法治宣传工作发展的灵魂,创新是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只有不断的自我更新,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所面临形势的新发展、新特点,不断地增强法治宣传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内生动力。

(二)基层干部群众需求是法治宣传的导向。只有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牢牢把握新时代群众对法治需求,弘扬法治主旋律,为群众提供定制式、个性化的法律服务,通过法治宣传教育让群众成为法律上的明白人,才能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三)基础保障是法治宣传全面发展的基石。夯实保障基础,才能推动法治宣传工作实现守正创新,才能不断挖掘法治宣传工作的内在潜力,实现法治宣传作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