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道是典型的老城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沙园街户籍人口数为66579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为19003人,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的28.54%,是典型的老年化社区。2017年以来,沙园司法所联合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社工站、社区法律顾问、海珠公证处等大力开展“法护夕阳红,关爱老年人”普法宣传系列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三精”法律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重点宣传内容】
(一)精心制定“普法菜单”,定制法制课贴心暖心
沙园司法所联合街道社工站每月为老年人及其家属推出法律小讲堂等暖心“礼包”,精心梳理“遗嘱与继承”、“反诈骗”、“抵押与借贷”、“公证及遗赠抚养协议”、“民法典关于老年人的权益保护”等“普法菜单”,紧贴老年人及家属的法律需求。海珠公证处、社区法律顾问等法律服务团队选派优秀业务骨干,精心准备课件、普法小故事、小案例,为老年朋友答疑解惑。每次法治课后,司法所都悉心听取老年朋友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授课内容,普法活动双向互动良好,法制课形式多样、活泼生动。老年朋友们喜闻乐见,能听懂易接受,纷纷表示学了能用,用了受益。新冠疫情爆发后,针对老年人的线上普法活动,也一并上线了微社区e家通,确保了月月有主题、课课都精彩。“普法菜单”活动开展以来,沙园街道老年人对学法活动热情满满,形成了当面学习一批、成长进步一批、辐射带动一批的良好局面,老年人的法治观念有了明显提升。
(二)精准对接法律需求,上门法律服务解难帮困
为确保法律服务能精准对接老年人法律需求,沙园司法所与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联合开展“法护夕阳红”敬老、慰老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各社区、各网格发放宣传单张,宣传法律服务,明确提出对“纯老”家庭和行动不便老年人开展个性化上门法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办、社区居委会了解到这部分老年人的法律需求后,第一时间通知司法所,由司法所协调对接提供法律服务。5年来,司法所先后协调参与为辖内老年人提供遗嘱公证、调解邻里纠纷、设立居住权、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等上门法律服务30余次。2022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案件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的若干规定》正式施行后,禁止令成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有力手段。沙园司法所法律服务团队敏锐地发现,禁止令非常适合沙园街一宗长达3年之久、有多位老年人投诉的噪音纠纷。海珠区人大代表、沙园街社区法律顾问黎斌律师了解情况后,主动跟进,多次与受侵害老年人及家属协商,免费为他们代理案件并向法院申请诉前禁止令。2022年4月14日,海珠区人民法院发出了全省首份噪声环境侵权诉前禁止令,彻底解决了纠纷。通过精准的个性化法律服务,沙园司法所真正把法律服务送到了最需要的人手里,传递了法律温度,确保了法律服务的全覆盖,提高了普法宣传工作的质量效益。
(三)精细推进惠老措施,政府关爱不断落地开花
积极宣传各级政府的便民服务措施,是普法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广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办法》,是广州市专门为解决电梯加装问题而出台的规范性文件,特别是对住宅在高层的老年人来说,是极大的福音,是典型的惠民措施。5年来,沙园司法所持续发力,大力宣传广州市及海珠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政策法规。每季度,司法所在辖内广重广场、乐峰广场等人流密集处,通过播放宣传视频、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解答群众咨询等方式,宣传法律规定。街道科室和社区居委也积极印发相关规定,供群众取阅。沙园街道每栋有旧楼加装电梯需求的楼宇都有义务讲解员,帮忙宣传政策法规、梳理流程。通过精细化推进,旧楼加装电梯等惠老、惠民政策法规普法宣传深入到了楼宇、住户。5年来,沙园街道旧楼加装电梯数量一直位居海珠区前列,累计加装超过100部。奋勇社区居委会主任(法治宣传员)许立,是沙园小有名气的旧楼加装电梯方面的专家,他先后促成沙园街旧楼加装电梯59部,广州日报新花城、信息时报等媒体都报道过他的事迹。通过旧楼加装电梯,沙园街道老年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政府的惠民便民措施,能够快速地落地开花,这也是沙园司法所不断将普法与惠老、惠民结合的成果。
【活动特点和效果】
老年群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尊老爱老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沙园司法所根据街道位处老城区、老年人口比例大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老年人普法宣传工作,不断探索适合老年人的普法宣传模式,打造“法护夕阳红,关爱老年”普法品牌。通过“三精”普法宣传,不断培育老年人的法治观念,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2021年,沙园街广重社区被国家卫健委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街道老年普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